2013年7月29日星期一
遠離非法集資建設美好生活 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知識公益宣傳活動系列報道
近年來,迷你倉庫非法集資活動形式更為隱蔽、欺騙性更強,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更為多樣。老百姓一旦掉入非法集資陷阱,該怎麼辦?據瞭解,我省正健全打擊非法集資工作機制,落實各級政府、各部門工作職責,建立群�舉報、媒體監督、部門監管的非法集資防範和預警機制,確保打擊非法集資取得成效。●問:非法集資活動對社會有什麼危害?答:非法集資活動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一是非法集資使參與者遭受經濟損失。非法集資犯罪分子通過欺騙手段聚集資金後,任意揮霍、浪費、轉移或者非法佔有,參與者很難收回資金,嚴重者甚至傾家蕩產、血本無歸。二是非法集資嚴重干擾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極易引發社會風險。三是非法集資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嚴重影響社會和諧。非法集資往往集資規模大、人員多,資金兌付比例低,處置難度大,容易引發大量社會治安問題,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問:非法集資有哪些常見手段?答:從最近幾年查處的非法集資案件來看,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更為多樣、活動形式更為隱蔽、欺騙性更強:一、承諾高額回報,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暴利引誘,是所有詐騙犯罪分子欺騙群�的不二法門。不法分子為吸引更多的群�,往往許諾投資者以獎勵、積分返利等形式給予高額回報,有些回報率甚至高達幾百倍。為了騙取更多人參與集資,非法集資者開始是按時足額兌現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後是拆東牆補西牆,用後集資人的錢兌付先前的本息,等達到一定規模後,便秘密轉移資金、攜款潛逃。一些群�在急切求富和盲目從�心理的支配下,缺乏理性,對不法分子虛擬的高額回報深信不疑,幻想"一夜暴富",草率甚至是盲目地傾其所有。還有的自己受騙後又去欺騙別人,希望通過騙人來彌補自己損失,結果越陷越深。二、編造虛假項目或訂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將群�騙入泥潭。不法分子有的以種植仙人掌、螺旋藻,蘆薈、火龍果、冬蟲夏草,養殖螞蟻、黑豚鼠、梅花鹿、家禽再回收等名義,騙取群�資金:有的以開發所謂高新技術產品為名吸收公�存款;有的編造植樹造林、集資建房等虛假項目,騙取群�"投資入股";有的以商舖返租等方式,承諾高額固定收益,吸收公�存款。三、混淆投資理財概念,讓群�儲存眼花繚亂的新名詞前失去判斷。不法分子有的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基金、網絡炒匯等新的名詞迷惑群�,假稱為新的投資工具或金融產品;有的利用專賣、代理、加盟連鎖、消費增值返利、電子商務等新的經營方式為幌子,欺騙群�投資。四、裝點門面,用合法的外衣或名人效應騙取群�信任。為給犯罪活動披上合法外衣,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辦理完備的工商執照、稅務登記等手續,以實際經營活動掩蓋其非法目的。一些公司採取在豪華寫字樓租賃辦公地點,聘請名人代言廣告等加大宣傳,騙取群�的信任。有的利用曾是信貸員人頭熟、關係多等身份優勢騙取群�信任。五、利用網絡,通過虛擬空間實施犯罪、逃避打擊。不法分子租用境外服務器設立網站或設在異地,發展人頭一般用代號或網名。有的還通過網站、博客、論壇等網絡平台和QQ、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傳播虛假信息,誘騙群�上當。一旦被查,便以下線不按規則操作等為名,迅速關閉網站,攜款潛逃。在潛逃前還發佈所謂通告,要下線人員記住自己的業績,承諾日後重新返利,借此來穩住受騙群�。六、利用精神、人身強制或親情誘騙,不斷擴大受害群體。許多非法集資參與者都是在親戚、朋友的低風險、高回報勸說下參與的。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親戚、朋友、同鄉等關係,以高額利息誘惑,非法獲取資金。有些已經加入的傳銷人員,在傳銷組織的精神洗腦或人身強制下,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業績,不惜利用親情、地緣關係拉攏親朋、同學或鄰居加入,有的連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不放過,造成親情反目,導致人間悲劇。●問:老百姓一旦掉入非法集資陷阱,該怎麼辦?答:集資參與者一旦掉入非法集資的陷阱,不要抱著僥倖心理,期望非法集資者按期還本付息,更不能再向非法集資者注資,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而應當向有關部門舉報,讓有權部門進行追贓挽損。參與集資人可以向當地行業主(監)管部門、公安機關和處非工作部門進行舉報。(有關部門的非法集資舉報電話公佈在江西網金融頻道,大家上網可以查詢到。)有關部門將核實情況,確認涉嫌非法集資的,將凍結集資組織者的有關銀行賬戶,查封扣押其有關資產,防止集資組織者揮霍或轉移資產,最大限度減少參與集資者的經濟損失。新蒲崗迷你倉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