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星期六
市場在投票
艾經緯一11月15日晚,迷你倉最平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發佈,滿屏皆是解讀,好不熱鬧。但11月18日市場對《決定》投票,這才是真金白銀的解讀,當日上證綜指大漲2.87%,但後四個交易日原地踏步。單純從政策面上而言,市場這般漲幅顯然是太少了,當然還有個原因是前期炒作得太過頭了。市場總是在熱情的預期與失落之間循環。鑒於目前市場存有多重不利因素,譬如IPO註冊制、資金利率抬升等,那麼中期內的市場就無向上空間了嗎?從本周後四個交易日看,似乎如此。但從近期各地和各部委貫徹《決定》來看,市場有望出現熱點輪動,這不,周五不是又開始在炒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了嗎?此外,周三尾盤大盤股的異動,可能緣于QFII新增資金在進場。這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宣言,我們身在歷史,往往意識不到歷史事件的重要意義。這是中國經濟重新出發的新時刻,也是A股重新出發的新時刻,初期跟上時代節奏的永遠只是少數人。二上周說到億人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掩蓋了市場深處的不和諧。11月4日以來,國債期貨一路向南,終於在11月20日觸底反彈。公開市場上,19日開展3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21日重�33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實現淨投放590億元。但即便如此,銀行間市場資金面仍顯得緊張,22日260億元平安轉債發行。非標資產的配置是當前資金利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行業內一位知名交易員問,中國長期國債收益率的上限在哪裡呢?但誰敢猜頂呢!股市中,很多人喜歡猜底和頂,但通常在最後一刻"崩潰"。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外匯占款之于市場的意義正在起變化,年初外匯占款劇增還能鼓動市場向上,而現在只會引來央行加劇收縮的擔憂。三本周,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十八屆三中全會輔導讀本》中描繪出未來的金改路線圖。總結:1.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增強雙向浮動彈性;2.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市場干預;3.貸款基礎利率;4.取消QDII、QFII資格和額度審批;5.國際板;6.個人資本項目兌換;7.限制複雜金融衍生品;8.存款保險制度。從周小川文章可以看出,央行正"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干預,這是一個明智之舉。市場最關心的還是人民幣會繼續升值嗎。11月18日人民幣匯率一根長長的下影線頗有意味。央行副行長易綱本周講道:"人民幣升值其實是讓老百姓受益的,之所以很多人認為是壞事,是因為升值的受益方是沉默的大多數。"升值作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號角,央行應是願默許人民幣升值,但同時必須處理好通脹問題,外升內貶是央行難以言說的痛。四11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李克強總理要求:一、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二、建立迷你倉動產登記信息依法公開查詢系統。建立房產基礎數據統一平台,對市場灰色房源有威懾作用。根據《決定》,房產稅出台已是板上釘釘之事。隨著試點增加,不排除出現拋盤。中央政府並不希望房價大起大落,希望通過房產稅來改變土地財政,間接實現房地產軟著陸。此外,近期隨著"滬七條"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出台,上海樓市降溫。從歷史上看,房貸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2005年以來共有6次全國性、1次地方性房貸調控,2007年從嚴使得住宅銷量立馬扭頭向下;2008年"大赦",絕地反彈;2010年兩道金牌,跌勢繼續。上述這些房地產行業方面的政策會逐步發揮效用。至於市場方面的力量作用,筆者前期在《2015年:房地產市場的一個關鍵時點》中,對從人口影響決定的需求因素、存量和增量影響的供給因素、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開放資產市場中的外部衝擊,再到購房者的交易決策等做了分析,應該說,分析框架是比較完善的,2015年是個關鍵時點也是疊加驗證的。五11月21日,美國參議院委員會批准耶倫任美聯儲下任主席。耶倫在寫給參議員的信中為QE辯護,稱"絕大多數"FOMC成員都認為QE有助于刺激美國經濟增長及就業增加。伯南克也為QE解釋,他在經濟學家俱樂部上演講到:1.即便失業率降至6.5%以下,聯邦基金利率仍可能長期近零;2.6.5%的失業率目標只是一個門檻,並非加息的觸發機制;3.資產購買不是預先設定的,購債速度取決于聯儲經濟展望;4.經濟距聯儲希望仍有差距;5.勞動力參與率趨勢"超出了美聯儲的掌控"。就第5點說個小插曲,《紐約郵報》本周稱,在奧巴馬尋求連任總統期間,失業率大幅下滑系偽造。好吧,本人為時常看不懂美帝的失業率數據找到一個理由。在"鴿子"飛舞的聯儲中,很多人已被大而不倒的QE綁架在戰車上了。在筆者看來,QE退出存在兩重性。耶倫宣揚的最優控制是第一重,第二重則是如何縮減QE,偏技術層面。QE包括國債和MBS,是同時等量削減,還是哪個更先呢?先前者可以繼續催熟房地產,先後者可以緩解信貸配置扭曲。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率來對沖,但是通脹預期是一頭攔路虎。六本周比特幣火熱,隨著美國國會聽證對比特幣的支持,其價格一飛沖天,但也就僅隔一夜就近乎腰斬。比特幣無非是作為貨幣的貝殼的升級版本,這樣的挖金子遊戲趨之若鶩,不過是郁金香泡沫的翻版罷了。任何一個交過學費的投機客都應明白,天底下哪有那麼多餡餅!群體性活動歷來都是一場遊戲,比特幣引以為傲的供給穩定、沒有央行、沒有通脹的烏托邦,其實在群�熱情製造的大波動下已經破產。(作者為本報編輯,微博:@艾經緯CBN)儲存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