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
全國版) - (進一步完善發展思路,落實各項工作措施 肇慶:全力打造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的樞紐門戶城市
肇慶市是珠三角9市中唯一面向大西南的門戶城市,迷你倉尖沙咀擁有優越的經濟發展條件,既方便引進珠三角的科學技術,又能集聚西南部城市的資源。今年6月,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到肇慶市調研時表示,希望肇慶進一步完善發展思路,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切實把建設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的樞紐門戶城市這篇文章做好。謝輝 伍億萬 王思嫻 梁宙區域優勢日益凸顯,增強經濟交流合作肇慶市位於珠江三角洲的西部,土地面積為1.5萬平方公里,比廣佛加起來的土地面積還大3500多平方公里,並有豐富的水電、旅遊、生態、勞動力資源。以前在聚集資金與人才等方面均偏于邊緣,如今肇慶市被廣東省納入中心城市群,已從"邊緣"變成了"中心"。肇慶面向穗港澳,背靠大西南,是粵西與珠江三角洲的交匯處,亦是粵港澳通往廣西、雲南等地的重要交通樞紐。由於地理位置優越,肇慶引進珠三角的先進技術,轉移西南部城市的廉價勞動力均有著極便利的優勢。肇慶市區距離廣州90多公里,距離深圳200多公里,已融入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圈和生活圈,現在肇慶成為了廣佛一塊廣闊的經濟腹地和發展空間,實現三地最大的互補共贏,日後與珠三角其他城市的聯繫將會越來越緊密。肇慶高新區位於珠三角經濟圈,是與珠三角核心區地理距離最近的工業區,進入此大門意味著進入廣東市場乃至港澳市場。隨著粵桂、粵貴的交流合作增多,不僅是廣東資本更多地流向大西南,大西南企業也期望更深入地參與廣東蓬勃的市場。交通運輸鐵、公、水一體化,江海聯運、空港對接"要致富,先修路"。肇慶市交通運輸方式長期以公路、水路為主,鐵路為輔,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城市的交通運輸能力尤為重要,它決定著城市的發展命運。為此,肇慶正在努力建設江海聯運、空港對接的鐵、公、水一體化現代交通網絡,全力為肇慶的物流以及運輸業護航。隨著貴廣鐵路、南廣鐵路和廣佛肇城際軌道相繼動工,預計2014年底可建成通車,通車之後肇慶與珠三角、大西南各城市的經濟來往以及人才流動將隨之大大增加,肇慶市的區域優勢也將更加凸顯。此外,肇慶緊緊抓住國家發改委編制西江——珠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的機遇,全面�動建設廣佛肇高速公路,構建肇慶"內環"、"外環"高速公路網。目前,肇慶在建及擬開工建設的交通重點項目9個,總里程726公里,總投資約796億元,其中總投資198億元的廣佛肇高速公路6月底已開工建設。肇慶市通過加快樞紐站場的配套建設,促進公路、鐵路、航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發揮最大優勢,物流成本大幅下降,使肇慶成為整個珠三角地區輻射大西南地區重要的物流基地,便於肇慶市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升級,構建起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的重要交通樞紐。四大平台實現新突破,助推樞紐門戶城市建設去年,肇慶市推進"兩區引領兩化"戰略,逆轉了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為肇慶市經濟發展史畫上了濃厚的一筆。今年,肇慶市再度發力,提出打造"一主兩翼"三大發展平台戰略,如今肇慶市共有肇慶新區、高新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廣佛肇經濟合作區四大發展平台,合力助推肇慶經濟發展。近年來,肇慶新區在肇慶各縣區中脫穎而出,以"低碳綠色"的發展理念引領全市新型城市化。尤其是南廣、貴廣鐵路、廣佛肇城軌三條軌道交通將在肇慶相匯,使得肇慶新區更具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肇慶高新區也不甘落後,在經濟發展中勇當先鋒,肩負起引領肇慶市新型工業化的重任。該區通過實施"一區多園"戰略,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帶領各分園區錯位發展、協調發展。目前,肇慶高新區已初步形成金屬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四大主導產業。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廣佛肇經濟合作區是肇慶市內的兩個發展新平台。目前,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正在加快建設,現已有一批企業落戶,並與多家大企業洽談合作。廣佛肇經濟合作區則已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5億元,10多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數千畝土地已經平整好,臨時用水、用電已接通各入園企業,主幹道和各支線道路正抓緊施工,可滿足入園項目建設要求。2013年,這四大發展平台都實現了新的突破,為肇慶打造建設成為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奠定了基礎。新型工業化成為"拓荒牛",全面升級現代產業肇慶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是工業,"兩區引領兩化"戰略提出後,肇慶以發展新型工業化為主,進一步提高產業集聚度,同時升級第一、第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及現代服務業。肇慶以高新區為工業發展的"龍頭",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化,並以新型工業化為經濟發展的"拓荒牛",引領現代產業全面升級。今年1月至8月,肇慶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03.54億元,同比增長16.2%。肇慶高新區今年1至9月實現工業總產值528.81億元,同比增長20.9%;實現工業增加值123.23億元,同比增長20.3%。此外,肇慶也在扎實推進"雙轉移"發展戰略,積極參與珠三角的產業分工,努力加強現有一批產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基地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並主動加強與大西南地區開展產業合作。為更好地主導產業招商戰略,肇慶市以工業園區、產業基地為發展載體,圍繞九大工業主導產業,構建產業招商平台。目前,各個產業轉移園區發展情況良好,2012年三個園區實現產值675.94億元,同比增長22.2%。新型工業化的發展為肇慶市農業、服務業發展帶去了科學技術,為肇慶市現代農業及現代服務業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使得肇慶市各產業順利升級。近幾年來肇慶市的經濟均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2013年上半年肇慶市GDP達622.4億,同比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349.3億,同比增長16.8%。除這些看得見的優勢外,肇慶還一直致力于打造城市軟文化,肇慶有著底蘊深厚的文化,嶺南氣息濃郁,是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同時,肇慶也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等稱號,這些都構成了肇慶的城市競爭力。肇慶市在各個方面取得的成績表明,肇慶市離建設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的樞紐門戶城市這個目標越來越近。經濟發展呈現出良好的增長趨勢肇慶經濟發展後發優勢強勁近年來,肇慶市以打造成"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的樞紐門戶城市"為目標,不斷升級改造產業結構,經濟發展呈現出良好的增長趨勢。但這種趨勢是否可以持續下去?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背景下,每個人都將目光投向了肇慶市經濟發展的後發優勢。交通運輸日益便捷肇慶東連珠三角,西接大西南,交通地位突出,隨著貴廣鐵路、南廣鐵路、柳肇鐵路的興建,大大縮短了肇慶與其他城市的時空距離,機會的大門已經敞開。國內首創的跨省合作"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位於肇慶與廣西梧州兩市交界。廣佛肇高速、廣佛肇城際軌道等連接珠三角的重點樞紐,肇慶成了珠三角向大西南打開的一個"窗口城市"。肇慶新區作為肇慶樞紐門戶功能最集中的地方,有著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既承接珠三角的產業轉移,也加強了與大西南的聯繫,並積極利用貴州和廣西等西南地區的發展資源,加快該區新型城市化發展。另外,肇慶一直注重合理利用本地天然的地理優勢,積極發展交通,通過輕軌、高鐵、黃金水道等交通樞紐,連接珠三角和大西南各城市。事實上,交通優勢凸顯以及大動脈的交匯,讓肇慶成了大西南名副其實的一個"樞紐中心",交通的發展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對物流業發展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產業不斷升級改造目前,肇慶市產業結構一體化已初步完善,產業結構不斷得到改造升級,並向著具有肇慶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肇慶高新區于肇慶市最東端,與佛山市三水區一河之隔,陸路、水路到香港、澳門僅2個多小時,屬廣州半小時經濟圈範圍。該區是肇慶新型工業化的"領頭羊",開發研究包括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材料、有色金屬加工等產業。肇慶市的現代農業以及現代服務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現代農業已形成技術裝備先進、組織方式優化、產業體系完善、供給保障有力、綜合效益明顯的新格局。而對於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肇慶市對其進行了財政支持,進一步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通過發展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改變城市面貌,使得房產業、商貿流通、酒店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煥發活力,帶動肇慶的旅遊、商業和休閒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更加優美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肇慶是廣州和佛山名副其實的"後花園",這是遊客對肇慶的普遍評價。生態環境建設越來越成為決定一個地區發展後勁的重要因素,肇慶市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大力推進循環、低碳和綠色發展,實現低資源能源消耗和高效益,大大降低了汙染排放,保護了該市的生態環境。肇慶市的美麗環境展現了迷人的生態和文化特色,優美的城市綠化建設有效改善了人居環境,也使得該市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承載能力,為打造"宜居、宜游、宜創業"的國際休閒之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無論從城市交通發展、產業升級以及環境建設,肇慶市已交出了一份令市民滿意的答卷,這也形成了肇慶市經濟發展上強勁的後發優勢。"兩區引領兩化"新戰略為肇慶城市化進程指明方向2012年,面對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肇慶市通過推進"兩區引領兩化"戰略,搭起兩大平台,拉動肇慶經濟增速,成功坐上珠三角經濟發展的第二把交椅。"肇慶提出實施'兩區引領兩化'戰略很切合實際、很有必要",省委書記胡春華說。他指出肇慶新區規劃起點高、建設理念好、發展前景廣闊;肇慶高新區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等新型工業,有利於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取得新成效。新戰略"兩區引領兩化"的提出,為肇慶的城市化進程指明瞭大方向,即以肇慶高新區引領新型工業化,以肇慶新區引領新型城市化。肇慶高新區以建設現代科技工業城為目標,扎實推進"一區多園"模式,引領全市新型工業化。肇慶新區以低碳綠色為主題,積極發展節能環保、休閒養生、文化創意等幸福導向型產業,構建"新區引領、中心組團一體互動、山區腹地集約發展"的新型城市化格局。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央提出,當前首要任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攻方向是調整經濟結構,戰略基點是擴大內需,而城市化正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新型城市化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引領,極力營造城市的和諧氛圍,提高群�的幸福感。重點處理好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的關係,有利於推進城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肇慶市便是以"兩區"為媒介,巧妙地處理好了"兩化"之間的關係,並成功推動經濟的穩步發展。肇慶高新區設立于1998年,于2002年上半年遷園大旺正式掛牌運作。在當地政府的號召和支持下,以高新區為代表的新型工業化體系得以發展,肇慶品牌因此打造;同時,高新區的經濟社會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金屬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四大主導產業。肇慶新區則以山為屏,以湖為核,以綠為廊,以江為帶,勾勒出"一軸兩帶三區"的總體空間布局。新區以其低碳發展、綠色崛起的"肇慶模式",發展以肇慶新區為代表的新型城市化,不僅帶動了整個城市的發展,還將不同區域聯繫了起來。兩區的引領,使得肇慶市的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得以落實,並取得發展。如今,肇慶高新區和肇慶新區更迎來了最新一輪的招商期。今年,肇慶高新區迎來了"二次創業期"。此次,高新區將瞄準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加大擇商選資力度,大力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大型央企、知名民企等大集團、大公司,大力引進產業鏈中的龍頭項目、核心項目以及補鏈型項目。于去年正式掛牌的肇慶新區也在今年進入了重點建設年。節能環保產業、休閒養生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將成為新區的核心功能型產業。產業格局日趨合理新型工業化引領現代產業發展工業化是城市化的基礎,為城市化發展提供載體和拓展空間。近些年來,肇慶市以新型工業為發展核心,積極提升山區縣林產、新型建材等優勢傳統產業,並加大對現代服務業的資金扶持力度。目前,肇慶市的產業格局日趨合理,以新型工業化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格局為肇慶發展成為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的樞紐門戶mini storage市奠定了基礎。今年1月至8月,肇慶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03.54億元,同比增長16.2%。目前,肇慶現已擁有一個國家級高新區,中山(肇慶大旺)、順德龍江(德慶)、中山大湧(懷集)3個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以及正在籌建的佛山三水(廣寧)產業轉移工業園,還形成了一批產業集聚基地。肇慶高新區設立于1998年,2010年9月升級為國家高新區,截至目前,肇慶高新區已投產企業230多家。2012年,肇慶高新區實現GDP148.7億元,比2002年增長44.3倍;實現工業總產值569.4億元,比2002年增長135.1倍;實際利用外資3.56億美元,連續8年約占肇慶全市總量的三分之一。將肇慶建設成為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的樞紐門戶城市,關鍵的一環是落實"雙轉移"發展戰略,積極參與珠三角的產業分工。為此,肇慶正加強現有一批產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基地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並由此加強與大西南地區開展產業合作,現有的3個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發展勢頭良好,三個省產業轉移園累計承接產業轉移項目381個(含意向)。2012年,三個園區實現產值675.94億元,同比增長22.2%;實現稅收14.28億元,同比增長50% 肇慶的新型工業化對該市的現代農業起到了較好的輻射作用。工業的發展為農業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實現了勞動生產率高、土地產出率高、投入產出率高、科技進步與貢獻率高、農民收入水平高的發展目標。為優化第一產業、建設成現代農業,肇慶市政府於今年頒佈實施了《肇慶市現代農業發展五年(2013——2017年)實施計劃》,計劃力爭用五年左右時間把肇慶打造為珠三角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區、菜籃子交易中心和農產品加工企業聚集區。此外,肇慶的現代服務業也顯示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2012年肇慶市第三產業完成379.58億元,同比增長11.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4.88億元,同比增長13.5%,增幅比上半年高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全市主要景區(點)接待遊客1770.71萬人次,同比增長3.6%;旅遊收入125.29億元,同比增長16.6%。肇慶還加大了對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著力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鼓勵企業研發生產服務產品、拓寬融資渠道、發展服務貿易進出口。四大發展平台各具優勢爭奇鬥妍一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產業的發展則需要有平台作為載體。肇慶市極力打造"一主兩翼"、"兩區引領兩化"等新戰略,為其經濟發展創建了四大發展平台。廣佛肇合作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高新區和肇慶新區,這四個發展平台,在肇慶如火如荼的經濟社會轉型中,爭奇鬥妍,紛紛發揮著屬於自己的獨特優勢。四大平台之"兩翼"2012年3月20日,一項重大的決策在廣佛肇經濟圈第三次市長聯席會議上出爐——廣州、佛山、肇慶三市決定共建廣佛肇經濟合作區,並選址于肇慶市懷集縣。建設廣佛肇經濟合作區,是廣州、佛山、肇慶共同的需求。在加快城市經濟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省委提出將三市緊緊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經濟圈,統一規劃,廣佛同城化,帶動肇慶發展。老牌發達城市廣州經濟持續發展,迎頭趕上的佛山市也從來不甘落後,但兩者發展的地域空間畢竟有限。當客觀條件掣肘了廣佛地區經濟的發展,廣佛肇經濟圈便應運而生,它們需要一個擁有廣袤土地和產業資源的新伙伴,肇慶無疑是最佳候選。肇慶市作為新納入珠三角的"小老弟",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與廣佛肇經濟合作區並稱"兩翼"的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是國內首創的跨省合作試驗區。2011年2月23日,肇慶市委書記徐萍華到封開調研時要求,封開要充分發揮靠近廣西的區位優勢,加強與梧州合作,開拓東盟市場。肇梧兩市經過科學論證,提出共同建設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試驗區規劃"一體兩翼、一心一帶"的空間結構,由跨西江兩岸的核心區域和梧州市社學片區、封開縣平鳳片區組成,形成有機、合理的"三區、多組團"功能布局,積極承接、優化和提升電子信息、輕工食品、裝備製造、林產林化等產業,重點培育和發展壯大新材料、生物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群,加快推進旅遊、文化、休閒、養生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四大平台之"兩區"近年來,肇慶高新區作為引領市內新型工業化的龍頭,發展勢頭令人矚目。加快構建高新區"一區多園"產業發展格局,推動各縣(市)高新區分園建設,促進全市各類園區優勢互補、集聚發展,加快全市新型工業化步伐,成為肇慶高新區的"必備功課"。今年,肇慶高新區迎來了"二次創業期"。此次,高新區將瞄準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裝備製造產業等,以高科技產業加固全市新型工業化的龍頭位置。與高新區相比,去年剛掛牌的肇慶新區顯得年輕多了,但"綠色崛起"的新穎定位和優越的交通位置使得新區發展起來更加後勁十足。新區目前正聚焦于路網設計和公共配套建設,已全面�動65平方公里基礎設施設計,規劃主幹道路在新區實現全覆蓋。而貴廣鐵路、南廣鐵路、廣佛肇城軌等均在此聚首,進一步使新區具備了交通優勢,並因此成為了提升肇慶城市承載力的發展關鍵。交通區位顯優勢重點項目提上日程在加快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中,高要市東接佛山、北連市區,具有交通、區位等突出優勢,在實施"兩區引領兩化"戰略中展示著其巨大的交通優勢。而目前正在建設的肇慶東站,可使肇慶新區成為肇慶樞紐門戶功能最集中的地方,既承接珠三角的產業轉移,也更加便利地加強與大西南的聯繫,集聚利用貴州和廣西等西南地區的發展資源。全面推進肇慶新區建設也被提上日程,11個重點項目年內全面動工,儘快進入建設高峰期;端州區正協調推進"一江兩岸"對接發展;鼎湖區加快與肇慶新區一體化互動發展;四會市正加快"兩城三基地"建設等,共同為把肇慶建設成為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一主兩翼"三大發展平台助力肇慶經濟綠色崛起作為珠三角後發城市,肇慶要實現後發趕超,就必須加快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崛起。它需要一次機會,也需要一次華麗的蛻變。2013年1月9日,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前往肇慶調研,並指出肇慶是貴廣、南廣鐵路這兩大交通動脈進入廣東的第一站,應及時抓住開通運營的機遇,努力把肇慶建設成為融入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的樞紐型門戶城市。準確定位為肇慶發展指明方向機遇與挑戰面前肇慶市如何實現華麗變身?日前,肇慶市委中心組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後,提出打造"一主兩翼"、三大發展新平台的戰略,其目標就是把肇慶建設成為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的樞紐門戶城市。至此,肇慶市正式以肇慶新區為城市擴容提質主體,沿西江和綏江經濟走廊建設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封開)、廣佛肇經濟合作區(懷集)。肇慶新區選址鼎湖區中部,並以"低碳綠色"為主題,以"國家低碳綠色發展示範區、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和肇慶市行政文化中心"作為戰略定位,正全力推進路網、水網、醫院、學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興產業項目招商,引領全市新型城鎮化進程。國內首創的跨省合作"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位於肇慶、梧州兩市交界,兩市各劃50平方公里,聯合組建管委會,共同出資成立投資開發公司,負責試驗區土地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及招商運營等,收益按比例分享。位於懷集縣的廣佛肇經濟合作區,沿貴廣鐵路、二廣高速、汕昆高速、懷陽高速呈組團狀分佈的連片區域,規劃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其中,首期規劃50平方公里,是承接廣佛產業轉移的主要區域。肇慶新區正如一架飛機的主幹,以"低碳綠色"為主題,堅持可持續發展,將"兩翼"的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和廣佛肇經濟合作區緊緊連接起來,雙翼並�,共同推動肇慶經濟綠色崛起。重點項目引進保證經濟穩步增長新戰略提出後,立即吸引了來自粵桂地區的許多重大企業項目。中�集團是廣西生物制藥領域的龍頭企業,正在肇慶高新區投資132億元興建中�健康產業園,建設醫藥、保健食品基地以及物流基地,預計建成投產後年產值達700億元。集團董事長許淑清認為,肇慶地處珠三角,生態、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各級黨委、政府對企業的發展十分關心、支持,是企業投資的旺地,有信心、有決心在肇慶實現更大的發展。"要實現發展目標,必須突出抓好100個重點項目建設,切實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平台開發和城鎮擴容提質三大重點工作。"肇慶市委書記徐萍華說道。在近期舉辦的粵桂、粵湘經貿合作項目洽談會上,肇慶市取得豐碩成果。共有22家企業與廣西、湖南兩省企業進行了廣泛的對接洽談,同時達成了中�(大旺)國際生物藥醫物流產業基地等8個經貿簽約項目,項目總投資額93.4億元,簽約項目總金額居全省前列。重點項目的引進促使了肇慶與粵桂地區企業間的合作,使肇慶市經濟得以融入珠三角,得以接近中國最優質的客戶市場群體——粵港澳世界級城市群,從而保證了全市經濟的穩步增長。"一主兩翼"三大發展平台的設想,從提出到落實,從規劃到取得可喜成績,肇慶市正以其獨特的地方特色和優越的地理優勢,努力實現後期趕超、綠色崛起。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快建設連接大西南交通樞紐 如何在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進一步打造樞紐門戶城市?肇慶市市長郭鋒認為,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重中之重。長期以來,水路和公路是肇慶市的主要運輸方式,鐵路則一直是該市交通體系中的一塊短板。隨著貴廣鐵路、南廣鐵路和廣佛肇城際軌道的相繼建設,鐵路將完成"逆襲",成為交通運輸體系的主人公。同時,集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內河航道于一體的"水陸鐵空"立體式綜合交通網絡的著力構建,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模式的轉變,也將給肇慶的交通優勢發展帶來新一波擊撞。鐵路"短板"得到彌補,將助力肇慶發展為彌補鐵路"短板"帶來的損失,肇慶正全力推動新一輪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起,貴廣鐵路、南廣鐵路和廣佛肇城際軌道相繼動工,建設里程合計253公里。這將打通肇慶與大西南聯繫的脈絡,大大縮短與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時空距離,使各中心城市建立起"一日往返交通圈"。預計2014年至2015年,三條鐵路都將相繼建成通車。鐵路能夠使得各個城市化點為面,將來自各個地區的資源匯集到一點或流通到各處,是城市發展不可缺少的交通因素之一。此次鐵路建設中,貴廣、南廣鐵路貫穿了中國西南腹地與華南的高速鐵路和連接廣佛肇經濟圈的城軌,將促使肇慶市的地理優勢愈發明顯,有利於集中資源,助力發展。"水陸鐵空"合體,"集合聯運"支撐物流,"鐵海聯運"強化新港"十一五"以來,肇慶新增高速公路159公里,相繼建成二廣高速三水至懷集段、廣肇高速公路二期、珠外環高速肇慶段,完成了321國道等一批國、省、縣道改造工程630多公里。國家高鐵和高速公路網絡向內陸縱深發展,西江黃金水道得以復興,集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內河航道于一體的"水陸鐵空"立體式綜合交通網絡的著力構建,都極大地提升了肇慶"東引西連"的區位優勢,使其成為通往大西南連接東盟、對接珠三角多種交通通道的樞紐節點。而在物流產業方面,肇慶新區將率先實現現代集合聯運的樞紐價值,順應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模式的轉變,著力打造以"集合聯運"作為硬件支撐的樞紐體系,最大程度地發揮交通要素集聚的優勢,降低物流成本,推高物流服務水平,贏得穩定大宗貨物的腹地市場,獲得最大效益的樞紐價值。與此同時,新區將以"鐵海聯運"的"無水港"打造集合聯運樞紐,積極探索"水水聯運"、"直通放行"等區域通關模式,拓展肇慶新港與出海港之間跨關區、跨檢區的便利通關,進一步加強新港與內陸的無縫連接,強化新港的門戶作用。圖片說明:肇慶高新區俯瞰圖。; ?騎游中國最美綠道——星湖綠道。; ▲肇慶交通樞紐。; 四大發展平台。; 畫山秀水的肇慶市區。;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內企業——緊靠西江黃金水道的華潤水泥(封開)項目是"廣東省現代產業500強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分期建設10條日產4500噸生產線。迷你倉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