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星期四
從傳統“房東”概念過渡到“股東+合伙人”三亞灣紅樹林度假世界首個經營年度實現分紅左手藝術右手商業張寶全和他的“完美模式”
從戰地記者、青年導演到書法家、畫家、作家,儲存再到今日美術館創始人,他用藝術一次次成就了個人的價值與夢想;而一座座融匯著度假產業、當代藝術產業和電影產業的紅樹林酒店,又為他打造了一個傳奇的度假目的地綜合體品牌。他,就是作家、書法家,今日美術館理事長,今典集團董事長張寶全。近期,張寶全以藝術家的浪漫打造的三亞灣紅樹林度假世界,向行業展現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對外發佈了"首個經營年度預分紅公告",公告顯示,三亞灣紅樹 林度假世界,首個經營年度每標準客房的預分紅額為11700元。在當今商業、旅遊地產都不景氣的情況下,三亞灣紅樹林第一年就實現盈利和分紅,這是張寶全以理想主義打造產品成功的一次有力佐證。做藝術圈里最懂地產的人人們說起張寶全,公認他是"地產圈最懂藝術的人,藝術圈最懂地產的人",在他的帶領下,始創于1992年的今典集團,曾在北京房地產市場創造了輝煌業績。經過二十餘年探索,今典集團成功實現從傳統房地產向多元化信息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今典的轉型升級歷程,是中國民營企業創新求變的一個典型。回顧最初實踐紅樹林的創新之路,張寶全告訴記者,"很多做傳統地產的開發商,很難說清楚自己五年之後要幹什麼,但對今典來說,十年甚至二三十年之後要做什麼,我們都知道了。企業發展的關鍵就是創新,2007年,今典以犧牲傳統地產的盈利為代價,全身投入紅樹林模式在全國的布局,贏得了未來。"紅樹林模式只是剛剛開始關於張寶全和他的"紅樹林模式"對中國地產界和酒店業帶來的衝擊,記者聽說過這麼一個小故事:今典集團的另一位"掌門人"王秋楊,今年春節期間,從香港飛回北京,飛機上偶遇一位投資人,閑聊中,王秋楊開玩笑地說自己是"開小客棧"的,對方很認真地給她忠告:"你要是想在休閒度假領域真正有所發展,有家酒店你非去不可,那就是三亞灣紅樹林度假世界。"他認為,紅樹林代表著中國酒店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也代表著休閒旅遊度假的未來。那麼,"紅樹林模式",不同于傳統旅遊地產的地方到底在哪裡呢?記者認為 ,簡單地說就是兩點,一是從傳統"房東"概念過渡到紅樹林"股東"和"合伙人"的概念;二是通過整合資源,融入了文化、時尚、休閒、養生、電影、藝術等度假生活元素,以及適應未來發展的文化創意、會議會展產業,真正實現了酒店的良性商業運營。其中,"買房做股東"、"一房在手,全國度假、年年分紅"的紅樹林置業投資模式,通過此次三亞灣紅樹林度假世界首個經營年度的預分紅,得到了最直觀的體現。記者瞭解到,紅樹林的業主買房後,在擁有客房獨立產權的同時,也自動成為紅樹林的"合伙人"和"小股東",每年能享有酒店包含所有商業業態的分紅;同時擁有一年三十天的免費度假權,並可利用這度假權,在全國所有的紅樹林實現自主換住。未來,隨著"紅樹林"布局中國一線旅遊度假目的地城市和地區,紅樹林的業主能真正實現冬住三亞、夏住青島,從總統套、濱海Villa到標準間的自由換住。對此,業界普遍認為,中國酒店50%處於虧損,這是由於大部分酒店使用房地產開發的模式來做。而張寶全的"紅樹林模式",創造性地實現了開發商、酒店運營者和購房人的三贏。然而,在創新之初,"紅樹林模式"並不被業界看好。2007年海南房地產火熱,�多開發商進行的是"蘿蔔快了不洗泥"的傳統住宅開發,對於後期經營並不看重。甚至不少行業人士認為張寶全進行模式創新是多此一舉。而當調控常態化,市場突變,"紅樹林模式"的優勢與價值,才隨著三亞灣紅樹林的風生水起而得以展現。2012年9月19日,三亞灣紅樹林項目一期開業試運營。到2012年12月,當月營業額已達到1700萬元,而月均經營成新蒲崗迷你倉是1000萬。也就是說,開業三個月,三亞灣紅樹林已經實現了盈利。對此,張寶全表現得很"淡定",他說:"是的,人們到了三亞灣紅樹林,都覺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項目。但我心裡清楚,這才僅僅是一個開始,目前三亞灣紅 樹林開業試運營的部分,只占總體規模的四分之一,等2014年底,三亞灣紅樹林全面建成開業,將帶給人們完全不一樣,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震撼。那時候,紅樹林模式,才是真正的全景呈現。""穿越"形成核心競爭力如果說,紅樹林投資置業模式上的創新,源於張寶全對金融和商業的敏感,對市場的超前預判。那麼,在如何增加旅遊地產附加值,實現酒店的良性經營這一問題上,他的思維就更顯靈動飄逸、創意的火花四射。如果問張寶全,旅遊地產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他的答案會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他說:"我給休閒度假的定義就是'穿越',從當下日常的現實中'穿越'到脫離現實的度假生活中,提供給人們日常生活中無法獲得的體驗感受,仿佛一場遊戲一場夢,甚至讓你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夢是醒,這才是會讓人們趨之若鶩,甚至有上癮感覺的度假生活,這才是休閒度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而如何改變現狀,滿足人們對於"穿越"的訴求。張寶全也有著成熟的見解。他說:"最重要的還是度假生活方式的營造,從功能消費向文化消費,即生活方式消費轉型,歸根結底,好的度假目的地,考驗的就是對文化藝術時尚娛樂購物養生等等度假生活元素的資源整合能力。"業界也普遍認為,張寶全的紅樹林,正是時下最流行的種種度假生活元素的"集大成者"。正因如此,三亞灣紅樹林項目得到市場的認可程度,甚至超過了張寶全最初的預期,他不由得感嘆:"大家認可這種全度假生活的體驗消費模式,或許是因為在三亞灣紅樹林,勾起了人們對生活真正本源的記憶,真正的生活就應該是這個樣子、這種感受、這種體驗———而這些是當下人們在城市中,在日常生活里已經失去的。"的確,這或許就是紅樹林的魅力之源,也正是紅樹林運營模式獲得成功的關鍵 ———這種關鍵,並非多麼高深,卻難以複制。而這,就是核心競爭力。左手藝術右手商業的"完美模式"投身商海多年,張寶全一直在文化藝術理想與商業運營中上下求索,最終他探索出了一套通過商業運營實現文化藝術理想的道路,而紅樹林,正是他"破繭而出"的代表作。"紅樹林系列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既具備外形也具備內容,既充滿想象力與美感,又能充分滿足多種商業運營需求。"張寶全這樣說。在今天的張寶全看來,文化藝術理想與商業運營,二者在本質上並不矛盾,最重要的是主導者"想不想做、敢不敢做,以及有沒有能力做"。因為這不僅需要想法和資源,更重要的是打破和重建這麼多年形成的傳統體系,而所有這些的關鍵,在於人。"這麼說吧,要做紅樹林這樣的項目,需要老闆懂藝術、酒店和房地產,並能協調一群人圍繞著這個主題'起舞'。任何一方面有欠缺,就可能造成'盲人摸象'。對個人能力的需求,不僅是客觀的觀察力,商業上的敏感和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種對人心的感悟,對人的情感需求的理解,這幾乎可以說是一種天生的感知能力。"正是憑著這份感知能力,張寶全敏銳地洞察了傳統房地產模式在旅遊度假目的地會遇到的困局和窘境,以及當前中國旅遊地產開發的缺失。"我認為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度假旅遊區開發模式的矛盾就會凸顯,以住宅為主的開發和投資模式的弊端將會逐一顯現,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面臨一個重新定位和認知的過程。而我很自信,因為紅樹林已經做在前面了。"對於紅樹林模式的未來,張寶全更是充滿信心:"創新就是對未來價值的發現,未來,度假生活會成為大多數人生活的組成部分,而紅樹林,就是對這樣一種未來趨勢的滿足。"文/記者馬雲龍協助/實習記者王詩瑤mini storage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