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6日星期四
沪自贸区为新一轮改革奠基
上海自贸区将于9月29日挂牌,儲存这个自贸区被视为李克强新届政府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清楚看到此举是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奠基的起步点,影响深远。 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其国内外的大背景。对外方面,目前美国不但在搞「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还在推进「跨大西洋贸易暨投资伙伴协定」(TTIP)。这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升级版国际经济秩序,TPP和TTIP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2/3,若中国没有参与其中,未来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将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海自贸区可作为加入由美国主导的TPP的对外窗口。 国内的形势亦已刻不容缓,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可以成为新一轮改革的迫切需要。尤其拭目以待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份召开,金融改革将成为三中全会中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急先锋。 由于银行无法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从而导致企业出现负债过高和产能过剩,乃至增加金融系统风险的问题。今次的金融改革,就是要以巿场化的方式引入竞争,从而有效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令有限资源流向更具效率的经济实体,进而化解由于资金错配而引起的地方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所带来的风险。 金融改革将主要围绕汇率、利率、资本账户及存款保险制度四条主线进行。改革囊括多项金融创新、开放巿场、提升金融资self storage配置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上海自贸区正是今次金融改革的试点,为未来进一步扩大金融改革提供经验。早前已多次传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中,对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的表述内容涉及到了「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在试验区内对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试;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允许在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和服务平台,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支援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等。所有这些变革都需要突破目前的法律框架,一旦试验成熟,复制服务全国,足以使上海蜕变成为「国家级」的国际金融中心。 近日有消息指上海自贸区拟定挂牌当日,将有首批约32项细则出炉,年底之前还将有20多项细则陆续出台。而在挂牌当日首批出炉的数项政策中,将不涉及市场高度关注的金融创新具体内容。人民币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将缓推。 惟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目前国内外形势的要求,是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另一对外开放里程碑,中央借上海自贸区推金融改革已势在必行。 ■题为编者所拟。本版文章,为作者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太平金控.太平证券(香港)研究部主管 陈羡明迷你倉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