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星期三

匯豐控股主席範智廉:我們從不把資金從中國內地撤出

本報記者 王芳豔 倫敦 上海報道"目前全球銀行業監管方向是要求我們更加簡化,迷你倉結構更加清晰,因此我們重整匯豐的戰略核心就是更為簡化銀行業務。"近期,匯豐控股有限公司集團主席範智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格局調整,銀行資本監管升級,簡單規模擴張不可持續,如何騰挪資本提高資本回報,已成為國際銀行最大的挑戰之一。應對此,範智廉帶領匯豐展開近150年以來規模最大的瘦身重組。他們對各個市場進行了重新評估,從部分非戰略市場和業務中撤退,集中資本投入到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新興市場中。不過內地外資行近兩年來市場份額仍僅占約2%,"中國的銀行越來越強大,外資行需要差異化競爭。對匯豐而言,我們希望打造國際業務上的競爭優勢。" 範智廉稱。他表示,一方面,人民幣日益國際化,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這將成為匯豐未來的重要機遇。目前,匯豐瘦身已初見成效,其第三季度業績顯示,列賬基準稅前利潤45.3億美元,同比增長30%。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從今年年中的12.7%進一步提高至13.3%。不過根據英國審慎監管局的資本要求指令IV(CRD IV)計算,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6%,仍需要進一步補充資本。銀行業務"瘦身"《21世紀》:金融危機後,很多大型金融機構採取新策略,以提升財報表現。你如何評估不同銀行的不同戰略效果?尤其是匯豐的業務重整戰略?範智廉:目前全球銀行業監管方向是要求我們更加簡化,結構更加清晰,因此我們重整匯豐的戰略核心就是更為簡化銀行業務。從規模來看,我們的資產規模不可能再度大規模擴張,近兩年我們正在做的就是更好地在全球分配資本,撤出匯豐銀行在當地所占市場份額不大、競爭優勢不明顯的區域和業務,然後集中資本投入到我們的重要市場。目前來看,除了香港和英國兩大主市場,亞太地區的中國大陸、印度、印尼、越南、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台灣8個市場是我們重點增長區域。回顧歷史,很多步驟不可避免,比如過去20多年,銀行業不斷擴展所有領域所有業務。但未來銀行會更加聚焦于獨特的業務,做出特色。《21世紀》:外資行在內地市場份額近兩年仍然只占2%左右,外資銀行未來在中國銀行業的主要挑戰是什麼?匯豐銀行在中國下一個利潤的增長點在哪裡?範智廉:中國的銀行越來越強大,管理更好了,同時也變得更加複雜。外資行需要差異化競爭。對匯豐而言,我們希望打造國際業務上的競爭優勢,例如我們的經驗、國際網絡以及品牌效應上具有一定優勢。此外,中國自貿區的設立將有利於外資銀行在中國開展業務。《21世紀》:亞洲金融危機後,諸多銀行將發展重心轉移到新興市場,但目前來看,新興市場也暴露出較大的風險。你如何看待新興市場的風險?預計未來亞太地區對利潤貢獻占比會達到多少?匯豐對交行和上海銀行的持股會不會有變化?範智廉:之前我們曾經界定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市場比例,大約在60%/ 40%,或者三分儲存二/三分之一,但實際上這是個虛假的設定,因為這樣就必須把香港納入新興市場,而實際上香港經濟較為複雜,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興市場。同時,例如歐洲地區的公司和亞洲、拉美存在業務往來。因此,我們未來將不再簡單按照國家區分業務板塊,而是按照貿易和經濟發展的集群來分,例如大倫敦區域、珠江三角洲、墨西哥、拉美區域等。談到投資,在歷史上,市場存在不少的機會購買金融機構股份,但在當時,包括我們和中國的投資者誰都不能確定什麼才是成功的商業模型。入股塵埃落定之後,各種變化也難以預見,有些機構擴張非常快,同時監管政策也發生較大變化,而我們能做的也就這麼多。在未來,我們將不斷進行評估,看看如何擴大內地投資。我們從不把資金從中國(內地)撤出,而是直接投回去。但是自己直接做,還是通過合作伙伴來做,這當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司法體系待健全《21世紀》:中國的金融改革開放正在進一步加大,同時倫敦希望建設離岸人民幣中心,在這個過程中,匯豐面臨什麼樣的機會和挑戰?範智廉:一個貨幣市場要想發展起來,要素之一就是交易對手方要有信心,相信法律可以很好的執行,同時合同能夠被良好地遵守。有這個作為基礎架構,市場會繼續發展,那些交易活動量最大的市場會勝出。換句話說,有了很好的法律環境,交易對手方也有信心的話,市場擁有足夠的活動量和流動性,就不會被打敗。倫敦的歷史、其所在時區和其他一些要素,令其在外匯交易方面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從長期來看,中國將有三個主要貿易中心。其一是在亞洲,可能是上海、香港或新加坡。對歐洲來說,這樣的中心是倫敦。在北美地區,這樣的中心可能是紐約或者加拿大。但無論如何,貨幣一定要在三個中心都能夠實現結算。要想讓人民幣變得像中國和世界所期待的那樣重要,必須在上述三個中心都實現結算。現在開展人民幣結算業務的銀行主要仍然是中國的銀行,但這項業務要繼續發展,一定要找到在中國之外的對手方。從這一點看,匯豐是一個具有天然優勢的銀行,市場份額大,也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中心。目前匯豐在全球5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同時匯豐非常瞭解中國。《21世紀》:中國正在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及資本賬戶開放的金融改革,但與此同時,隨著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調整甚至退出,跨境資本將出現頻繁的流動,而中國宏觀經濟也進入結構調整期及去杠杆的周期,那麼國內外宏觀形勢的變換對於中國的金融改革將帶來哪些挑戰?範智廉:匯率和利率改革所面臨的國內國際挑戰是一體的。中國需要建立兩大支柱,一是近期深化國內債券市場的改革發展,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創立一個養老投資系統,而養老金系統的發展將促進對證券的需求,這將有利於貨幣投資獲得穩定的收益比例,這對於貨幣的國際化是必不可少的。第二個挑戰是,外國公司對中國法律體系的瞭解還不夠,中國應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司法體系,促進國際爭議在中國境內能夠獲得公允的解決,而完善司法體系需要一定時間。(編輯 馬春園)mini storag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