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8日星期六
臺灣
self storage一個50多歲的大男人下廚,菜起鍋,往裡灑了一些香辛料,趁熱端上桌,請兒子先嘗;看兒子把整盤菜都吃光了,他覺得自己的研究成果又成功了一次。他是董大斌-國內香辛料第一品牌「小磨坊」董事長。董大斌最近常在電視上出現,提醒婆婆媽媽們「真的,最好!」這是小磨坊在邁入第50年,推出第一支電視廣告,簡短有力的四字標語,讓飽受食安風暴刺激的消費者,坐在電視前也心有戚戚。董大斌談起親自出馬拍攝自家廣告的那天,講起台詞沒有吃螺絲,也沒有NG鏡頭,因為他不是在演戲,而是在說真心話。他透露,已經不吃像丸子這種加工食品十多年了,還是「真的」食物「最好」。重視食材推動食品雲董大斌表示,其實大家都知道,食品業者、添加物業,考慮成本及售價,例如食材漲價、消費者要求便宜,同時也為了延長保存期限,習慣添加一些化學品,長期便宜行事,就連部分餐廳也使用半成品做料理,而非現做,也已經是常態。食品安全事件所致,許多民眾開始在家做飯,「這個風潮,讓我等到了。」董大斌笑說,傳統的香辛料,例如胡椒粉、辣椒粉,由自然植物取材,比較沒有使用不良添加物、標示不實或摻假的問題。「怕的是『烏賊戰術』。」董大斌舉例說,白胡椒價格貴,但是部分品牌卻能以低價搶市,原因就在於它們的白胡椒比例低,只是市面上一律稱為白胡椒粉,「太多烏賊,墨汁噴來噴去,讓人分辨不清。」他認為,趁這次食安事件,政府殺雞儆猴,趁此來個全國食安總體檢,建立食迷你倉安全產業的秩序,也是好事。逗的是,經濟部近年推動「食品履歷雲」,讓消費者清楚知道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路徑,立意甚佳,只是求好的過程中也出現瑕疵,正如許多參加食品雲計畫的大廠牌都在這次食安事件中箭落馬。不過,「結果是好的,」因為消費者在這波教訓中,開始重視食材來源。小磨坊也已經加入推動食品雲的行列。香辛料之於廚房,也許只是個小角色,但是董大斌把它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大到獲得國家盤石獎,自嘲可能是歷年得獎廠商中營收最少的一家。不過,很多人買小磨坊的香辛料回家用,卻不知廚房裡的香辛料就是小磨坊品牌,這正是董大斌決定強打電視廣告、喚起消費者印象的原因。職人精神專心慢慢做好每個品牌都有個好記的slogan,董大斌想出一句「真的,最好!」為自家品牌自然取材的概念做一註解,恰好對照2013年「假」這個年度字,簡單又有力。小磨坊的員工稱董大斌為「董先生」,30前他接手父親的董氏興業,把企業名稱改掉、包裝改掉、做法改掉,充滿創新精神,一路走來也以研發為重心。他透露,自己崇尚日本的職人精神,心中的公司發展地圖,不在積極快速做大,而在專心慢慢做好,「這是對社會負責。」董大斌說,著眼於高齡化社會的需求及無油煙廚房的興起,小磨坊在邁進第50年之際,將結合時下流行的「低溫料理」,讓水煮、清蒸等「少鹽、少油、少糖」的菜色,在加進小磨坊香辛料之後,如同炒過、爆香一般,帶來美好的生活體驗。(徐谷楨)迷你倉將軍澳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