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8日星期六

把旅遊和扶貧相融合實現多贏——河池市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側記

mini storage本報記者 韋鵬雁扶貧開發和發展旅遊,是河池市代表團熱議的兩大話題。自治區提出建設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而目前河池市還有貧困人口140多萬,扶貧和旅遊將是河池市今後數年工作的核心。黃世勇代表說,如何在欠發達地區建設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這需要大智慧。把扶貧和旅遊結合起來發展是最佳途徑,以"政府引導、市場開發、農戶參與"為原則,統籌推進旅遊區開發建設與旅遊扶貧、新農村建設、新型城鎮化、特色產業發展等,讓群�在旅遊發展中受益。貧困的重要原因,在於基礎設施薄弱;旅遊區發展的瓶頸,也在基礎設施。圍繞正在規劃實施的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基礎設施大會戰,代表們紛紛獻言。郝玉松代表說,要拿出專項資金,修建鳳山至天峨、凌雲兩縣二級公路。陸祥紅代表建議,建設南丹至貴州羅甸高速公路,吸引迷你倉外遊客到廣西旅遊。藍�章代表則建議,以巴馬為核心,沿紅水河流域建設旅遊項目和產業,建設巴馬、都安、大化瑤族風情旅遊長廊。河池旅遊的基礎在良好的生態,扶貧的出路是綠色產業。許多代表都認為,以生態建設為紐帶,把扶貧與旅遊結合起來,最終實現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生態保護的多贏效果。為此,劉耀龍和蔣明紅代表說,河池要儘快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正確處理經濟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係。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何辛幸代表建議,自治區幫助爭取把河池列為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進一步加強巴馬國際旅遊區生態環境保護,儘快出台《巴馬盤陽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河池把核桃種植作為生態建設和扶貧開發的重要載體。代表們建議,自治區對這一既保護生態又富民的產業給予更大支持,指導河池規劃實施核桃深加工產業。文件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