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8日星期六
美削QE左右全球經濟
電影《風雲》的成名金句「成也風雲,迷你倉敗也風雲」,論盡2013年的財經及地產大事,同樣亦是「成也退市,敗也退市」的格局──與美國退市以及美國經濟復甦步伐不無關係。在市場充份預期美國即將退市,除了本地富豪研究如何分拆資產「體現價值」,趁今年依然低息的環境下吸資外,亦吸引到內企紛紛趁港股經歷521刻震後重歸近全年高位的23,000點水平的市旺情況上市,而內地為防範美國退市對內地金融體系的影響就作出資金面「偏緊」的政策(以免內銀過度借貸予民間進行投機炒作),亦令內銀先後在6月及12月爆發「錢荒」。本報綜合列出十大經濟新聞。伯老表態退市 耶倫接掌自去年9月,美國聯儲局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措施,繼續用「印銀紙」來推動經濟,惟有關措施對環球股市刺激更顯著。時至今年5月,聯儲局主席伯南克首提退市可能性,全球股債市場即現震盪。最終聯儲局明年1月才會縮減每月買債規模縮,而退市啟動同時,掌舵聯儲局多年的伯老亦即將退任,現任副主席耶倫將成為是聯儲局成立百年來首位女主席。伯南克於12月18日聯儲局議息會議,宣布明年1月起每月買債規模縮減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至750億元(約5,850億港元)。至於利息方面,伯南克指,維持原本0至0.25厘超低利息,並為加息設下兩大指標,包括失業率要回落至6.5%以下,通脹率要高於2.5%。市場普遍預期,低息環境或將維持一段較預期長的時間。雖然12月才正式減買債規模,伯南克卻早5月份提出有可能退市,令全球股債市場不時震盪,資金亦明顯流出新興市場。不過,市場等至10月份仍未見聯儲局減買債,反而見証美國時隔十多年後再上演閉門風波。美國共和、民主兩黨未能在10月1日的限期前,就臨時撥款議案達共識,美國政府由於沒有預算而被迫局部停運13日,為17年來首次。事實上,聯儲局於10月份亦有大事發生,便是其成立百年即將迎來首位女主席。現任副主席耶倫於該月初獲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接任主席一職。現年60歲的伯南克將於2014年1月底退任,與其並肩作戰的耶倫一直被視為大熱,於10月初,耶倫獲總統奧巴馬提名接任主席一職。作為「鴿派」代表及現任副主席,市場普遍認為耶倫會保持伯老偏向寬鬆的貨幣政策。長和系拆售李嘉誠保證永不遷冊本地富商李嘉誠旗下長和系的大買賣雖是年年有,但今年�實特別多,先是和黃(0013)分拆港燈,再傳出剝離百佳、繼而將屈臣氏集團分拆上市。而收購方面,集團從新西蘭廢物處理及回收業務,至電訊、電網業務均是豪不手軟。先是今年1月份,長和系旗下長江基建(1038)斥資32 億元,收購紐西蘭廢物管理公司EnviroWaste,繼而在6月份,長建聯同長實(0001)及電能(0006)與李嘉誠基金合作收購荷蘭廢物處理公司AVR,涉資近97.74億元,令李氏在「垃圾項目」上投資近200億元。再於7月份,市場開始傳出和黃有意出售百佳的消息,惟交易最終因作價問題而擱置,和黃決定將百佳併入屈臣氏集團作整體上市,市場對屈臣氏集團估值高達2,000億元。其後,電能再宣布分拆港燈,市場預期預料電能將可集資介乎近312億至390億元。而於電訊市場方面,和黃對歐洲的電訊資產顯然相當感興趣,集資先是於6月份以近86.3億元,收購愛爾蘭流動電訊商O2。其後集團再傳出有意收購意大利最大電訊商Telecom Italia,不過交易最終受阻,但和黃則尚未止步,近日再有消息傳出,和黃正與意大利第三大電訊商Wind接觸。此外,長和系今年不斷出售資產套現,將資金轉投外地,不過,李嘉誠多次強調並非撤資,並且認為撤資是大笑話,並保證長和系永不遷冊,永不離開香港。內地錢荒 拆息扯高內地接連爆發錢荒,內銀股成重災區,繼6月半年結前出現錢荒後,本月年結在即,再現拆息全線抽緊,人民銀行再次放水救市。6月曾驚現「錢荒」,當時由於存貸比率年中考核臨近,及數萬億元理財產品月內到期,市場資金面空前惡化,令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進一步抽升,隔夜拆息升至13.444厘,首次逾13厘,曾一度高見30厘;而7天期亦升至11.004厘,曾高見25厘。另外,「錢荒」引發市場傳聞四起,指人行放水、中國銀行出現違約,及人行向工商銀行定向拆借500億元人民幣,但中行、工行均否認;且人行亦拒對市場進行逆回購操作。面對「錢荒」,不少銀行加入「搶錢大戰」,發放高收益理財產品及上調存款利率,務求吸納更多存款。其實,人行並無對市場「袖手旁觀」,其後因應市場情況,針對性地注入流動性,暫時紓緩了市場「錢荒」情況,SHIBOR 等市場利率也逐步從高位回落至較低水平。不過,內地銀行同業拆息近日再度抽升,市場擔心,錢荒年尾又來過!隔夜及7天期拆息分別升至4.515厘及8.843厘;而銀行間1月期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達8.053厘,盤中利率最高達到8.8厘,再創6月「錢荒」以來新高。�指高見24000 賭股創新高2013年港股可謂「失而復得」,港股�指年內曾受負面消息拖累而低見19,426點水平,最終�指在內地科網股龍頭騰訊(0700)、濠賭股藍籌金沙(1928)及銀娛(0027)不斷創新高下帶領�指重上23,000點以上水平,高見24,111點。於年初一度在23,900點水平,上試24,000點,惟2月份美聯儲局開始討論退市問題,加上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出口術,自存倉發�指沽壓不斷。終於在第二季時,內地另一科網巨龍阿里巴巴傳出擬來港上市的消息,騰訊等科網股開始強勢反彈,而濠賭股亦是差不多時間受澳門博彩收入反彈所帶動升勢。騰訊、金沙及銀娛等分別高見480元、65.9元及70.4元。港銀行掀併購潮沉寂數年的本地銀行併購潮,今年再掀起!創興(1111)及永亨(0302)成為市場大熱門。不過,由於創興市帳率,於年初時偏低僅約1.1 倍、分行數目適中,以及股權架構清晰,率先贏得廣州市政府旗下的越秀集團垂青。從今年8月起,市場盛傳,越秀有意透過創興,涉足本港的銀行及證券業務;當時,越秀亦已籌得一筆10億美元(78億港元)的過渡貸款,作為收購備用;直至10月,越秀才正式向創興全體股東,提出收購建議。創興併買後,永亨成為多家金融機構開拓本港市場的首選。消息指出,農業銀行(1288)、中國保險集團安邦保險、新加坡大華銀行(UOB)、澳洲澳盛銀行(ANZ Bank)及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均有意加入併購戰。惟由於永亨出價約是其市帳率兩倍,市傳安邦保險及加拿大豐業銀行已退出競投大戰。新股集資104宗 創新高本港今年新股有104宗,創歷史新高,集資總額號稱亞洲第一,全球第二的1,660億元成績,可謂全靠第四季臨尾發力,一洗首3季合共僅得189.4億元的「頹風」,即一季貢獻今年近九成的集資額。新股市場一季翻身多得話題股(最終上市不成)的阿里巴巴集團掀起本港炒作科網股熱潮,造就內地手遊新股雲遊(0484)、博雅(0434)一個又一個刷新今年凍資紀錄,加上此些熱爆新股首日表現無令市場失望,令熱潮得以延續下去。故新股市場今年更矚目的小插曲,並非創出3年來最大凍資紀錄的中國信達(1359)上市,而是原本市場憧憬集資逾千億元的阿里巴巴集團IPO項目。阿里於5月由英國《金融時報》揭開其避開美國,來港上市的傳聞,內企7月傳出阿里將於9月或第四季上市,不過,到阿里與監管當局於8、9月份就「合夥人制」以及「以小控大」的觀點連番角力(由馬雲發聲稱給予員工的公開信,到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發夢」爭論開放與否),阿里管理層10月更一度稱不考慮香港上市,期後一度傳出阿里擬赴美國上市,然後在美方開綠燈的11月竟又由英國《金融時報》傳出阿里暫緩赴美的IPO計劃,然後又傳出倫敦向其招手的一場場口水戰,故事峰迴路轉的情況,比電視劇可謂更曲折離奇。Libor操縱調查 �控也濕滯倫敦Libor(倫敦同業拆息)事件可謂一件由2012年延續到今年的大事,當中包括�豐控股等多家全球大型銀行,均捲入各國監管機構對其外匯操縱的調查,包括巴克萊、瑞銀、德意志和瑞信等,瑞銀遭罰15億美元,巴克萊遭罰4.51億美元。金融監管機關後來也發現,相似違法行為在東京、香港、及澳大利亞皆有發生。《金融時報》5月中報道,倫敦同業拆息最快於明年以市場利率價及調查結果作為定價參考的新雙軌機制,取代舊有Libor的報價制度。事件除了令市場反思Libor機制存在的漏洞外,即英國及其他國家銀行監管機構開始進行Libor及其他銀行間利率制定的改革,確保未來相關事件不再發生,市場亦冒起要將大型銀行拆骨的論調,而事實上,大型銀行為了迎合新監管條例,亦逐步作出拆售非核心業務的舉動,如摩根大通評估出售旗下GSO、花旗出售旗下私募基金業務Metalmark Capital。中國大媽炒金聲名大噪「中國大媽」一詞於今年極速竄紅,由年中的金價反彈至近月的比特幣熱炒,都指與大媽息息相關。除了內地及本港報道外,原來大媽甚至曾經登上《華爾街日報》,當時被稱為「影響全球黃金市場的一支生力軍」,反映大媽力量真是不能輕視。今年4月份,國際黃金價格出現暴跌,從每盎司約1500美元急挫至1,300美元這近年罕見低位,引發世界各國搶購黃金熱潮。其中,中國人對零售渠道購買黃金情況更令人側目,當時有報道指,內地購金客鯨吞了實體黃金約300噸,即是佔全球黃金年產量10%份額。隨後,金價出現明顯回升,大媽從此聲名大噪,不過,隨�金價及比特幣由高位回落,貪勝不知輸的中國大媽即時坐艇。內地反貪中石油祭旗內地新一屆政府上場後,提倡廉潔作風,推出一系列相關指引。倡廉同時,打貪消息亦接連傳出,其中最令人矚目非始於8月的中石油高層被查風波。中國石油(0857)8月下旬公布,其母公司中石油集團3名高層正接受內地相關部門調查,有消息指有關高層涉及貪污,翠日中石油及旗下昆侖能源(0135)隨即急跌,單日市值共蒸發217億元。9月份,中石油被查風波持續擴散,前董事長蔣潔敏亦被傳因涉嫌嚴重違紀,而正接受當局調查。除了高層被查,內地亦不時傳出發改委擬整治中石油母公司消息,將這間去年位列世界最大石油公司第四位的中石油集團「拆骨」,分成不同公司。交易員操作失誤光證73億「烏龍盤」今年8月17日當天,內地券商光大證券的一名交易員因操作失誤而引發72.7億元「烏龍盤」,令市場誤會有「國家隊」大舉入市,一眾股民湧入市,�指因而抽升逾300點。雖然上述事件相當哄動,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卻是光大證券的內部混亂,公司高管未有查證下便回應媒體的查詢,令市場更加混亂,加上光大證券其後以券商身份進行「T+0」交易即日套現兼獲利,公司最終被中證監罰了6.59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歷史最高罰款,光大證券並因事件被冠上「烏龍券商」之名。迷你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