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7日星期五
周苡嘉的發現 頂尖科學家都在找 半導體革命
存倉矽谷科學家與工程師正推動一場半導體製造技術革命,從矽晶時代進入「運算材料時代」。多所研究機構的專家們利用多種新的奈米材料,包括金屬、陶瓷、聚合物或混合材料,研發多種化學程序,使這些材料在晶圓上形成超細線路,藉由「自行組裝」形成電路,來製造半導體。引領風騷近半世紀的半導體「摩爾定律」,可望延續下去。交大年輕助理教授周苡嘉獲重量級《科學》雜誌青睞的發現,正是各先端研究所想找到的答案之一。奈米時代 摩爾定律不滅一九六五年,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摩爾根據觀察提出預測,一個尺寸相同的晶片上,所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因製程技術的提升,每十八個月會加倍,後來被稱為摩爾定律。新材料可望讓摩爾定律在奈米時代延續下去。紐約時報報導,多個機構所研發的新材料,可能在未來十年內重新塑造運算的世界。科學家探索各種新材料科學家相信,將這些奈米線路與傳統的晶片製造技術相結合,將製造出一種新的電腦晶片,大幅降低未來製造晶片的成本,且使晶片的效率更高、用電更省。研究人員目前正利用超級電腦,對多種新材料進行模擬。周苡嘉是在美國紐約IBM華生研究中心完成該實驗,位於加州的IBM愛曼登研究中心科學與科技主任納拉揚表示,「關鍵就在於『自行組裝』。你必須靠自然的力量來為你工作。」不需電路印刷機儲存省成本IBM目前正使用一些聚合物進行實驗,在矽晶圓上形成電路。他表示,使用「自行組裝」技術,未來很可能就不再需要電路印刷機,使半導體的製造成本大幅降低。加州山狄亞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十二月也發表報告,陳述新材料的進展,稱之為「金屬有機架構(MOFs)」。材料是金屬離子與有機分子的結晶組合,目前實驗室正利用高效能電腦進行模擬。山狄亞實驗室化學家阿蘭多夫表示,有了MOF,分子就能夠被精確的安排,創造出本身就能進行特定行為的材料。錫合金 比超導體更優由史丹福大學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領導的研究團隊,也設計出一種錫合金材料,只有單一分子那樣薄,預估能在室溫下達到百分之百導電,效率與「超導體」相當,但超導體只有在接近絕對零度(攝氏零下二七三度)時才能達成。這種材料的表面或邊緣具有高度導電性,但內部卻是絕緣體。研究人員表示,化學結構是在單層的錫原子上,添加一些氟原子。張首晟團隊稱這種新材料為「史丹尼(stanene)」。這種材料的優勢,在於可以輕易與當今的晶片製程相結合,使新世代的半導體既能提高速度,且能降低耗電量。這種材料仍在進行驗證中。張首晟表示,德國、中國及洛杉磯加州大學都在進行研究:「一旦我們擁有預測材料的能力,就是半導體製造技術轉型的時候了。」迷你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