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1日星期二
全國版) - (古城防火之痛 “火燒連營”背後的尷尬與困局
南都記者 張少傑 實習生 劉菁婓 1月11日凌晨,在雲南省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某客棧的臥室里,店主未關閉的取暖器引燃了可燃物。一場蔓延10小時的大火隨即席卷了古城最核心最繁華的區域,燒毀面積近6萬平方米,相當于8個足球場大小。直接經濟損失近9000萬元,相當于該縣2012年財政收入的七分之一。這是近十個月來,繼麗江、大理、鳳凰、同里之後,第五個被媒體報道發生火災的古城(鎮),雖然無人傷亡,但損毀程度遠超以往。這場慘痛的大火引起了更高層面的反思。事發後,國家文物局發文,要求將保存文物豐富集中的古城、古鎮和古村落作為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要求下,麗江、平遙等古城紛紛開始新一輪的消防檢查。防火問題,再一次被各地古城管理者當做工作重心。"對古建築來說,火災是最致命的打擊。"古建築防火研究者、河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蒙慧玲表示。重建爭議繞不開費用對藏族姑娘仁欽來說,冬天是香格里拉最好的季節。因為海拔高,冬季寒冷,香格里拉有長達半年的旅遊淡季,她在獨克宗古城內經營的客棧遊客稀少。如無意外,仁欽的生活節奏是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後找朋友聊天、曬太陽打發時間。現在,安逸的生活被一場大火打破。昔日熱鬧的街道已經變成廢墟,店主試圖從中翻揀殘餘物,一輛輛卡車、挖掘機開進古城,將燒焦的雜物運出。仁欽帶著毛線手套,跟鄰居們一起,互相幫對方運送東西,清理現場。災後10天,古城重建的原則已經明確:"修舊如舊、建新如舊"。但一個現實的問題逐漸凸顯:對於遭受損失的普通民宅,誰來承擔重建的費用?截至目前,官方暫未明確表態。此外,古城內被損毀的文物保護建築將在原址重建,但迪慶藏族自治州文化局副局長蒲向紅擔憂:"許多損毀的房屋屬於民宅,不可避免需要個人投入。"香格里拉縣縣長肖徐表示,災後重建中,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房屋質量,都將統一進行考慮,充分吸取本次大火的教訓,包括消防設施等,都將高標準設計,但房屋建築結構肯定會延續藏式建築風格。更引發爭議的問題在於,消防必然是重建所要考慮的重點。如果拓寬道路,增加房屋間隔,在土地價值日益昂貴的背景下,損失由誰來承擔?這幾天,古城某酒吧老闆劉�和朋友們正在討論這些問題,結論總是"看政府怎麼處理。"他身上穿的衝鋒衣是表弟的,火災發生時,他在國外,幾個朋友沖進房間搶救了些東西,但衣服幾乎全部被燒毀。事實上,對於防火問題,香格里拉並非不重視,2011年,為減少消防隱患,香格里拉當地政府對古城消防系統升級。在這次改造中,當地政府新建了一個1200立方米消防蓄水池和107個消防栓,加上古城原有的21個,共有128個消防栓正常使用,採用常高壓消防供水系統。火災就發生在消防系統升級三年後。大火燒出的尷尬獨克宗古城有1300多年曆史,但火災前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是建于380年前的阿布老屋。相比麗江、鳳凰等古城,獨克宗的面積不大,也不知名。"在歷史上,它比麗江、大理差得太遠了。國內像這樣規模的古城鎮比較多。"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表示。在衡量古城價值的權威榜單"國家級歷史名城(名鎮、名村)"上,獨克宗名落孫山,僅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003年後,因為旅遊開發,酒吧、客棧等大批湧入,獨克宗古城內不少老建築被翻新重建,但依然保留了大批藏式老宅。因為知名度相對較低,比較安靜,反而受到不少遊客的青睞。唐英也曾是這些遊客中的一員。2009年,她在古城租了一棟兩層的藏式住宅,開設了"如意客棧"。客人對唐英的評語是"熱情""健談"。據官方通報消息,事發當晚,唐英開�了臥室里的取暖器後,沒有關閉。它引發了可燃物,導致火災。1月11日凌晨1時13分,視頻監控錄像記錄顯示,唐英臥室內出現明火。古城管委會的一名工作人員回憶,凌晨1時30分左右,她在現場看到了從房間里逃出來的唐英和趕來救火的消防隊員。當時火勢僅限于如意客棧一家,並未擴散。香格里拉消防大隊和迪慶消防支隊離古城不遠,分別距離事發地點2.迷你倉2千米和1.85千米。這並非是古城的第一次失火。據當地居民回憶,近幾年內,獨克宗古城內的小火災不下三起。但"運氣好",都被消防隊員或居民撲滅,沒有大範圍蔓延。2012年,迪慶消防支隊防火處處長康正紅曾調研獨克宗古城的消防狀況,認為古城由於建築耐火等級低、建築布局特殊等原因,消防安全現狀不容樂觀。這一次,運氣沒有站在居民這一邊。消防栓一度被凍導致無水,迪慶消防支隊支隊長陳天昌解釋稱,獨克宗古城冬季溫度低,消防管道通水會引起水管爆裂,因此平時管道里沒有水,有事時再從高處放水。等到消防栓的水正常供應之後,另一個尷尬的局面出現了:用以供應消防栓的蓄水池,兩個小時就已經全被放空。獨克宗古城消防栓的水源來自附近百雞寺山上的消防蓄水池,容積約為1200立方米,距地面約70米高,事發前兩天,蓄水池的水位為3.31米,屬於正常水位。因為消防栓屢出狀況,消防隊員不得不從700米外的龍潭湖邊引水,最終錯過了滅火的最佳時間。諷刺的是,就在事發前一個月,2013年12月2日的《人民公安報》刊文稱,"迪慶藏族自治州消防支隊將獨克宗古城劃分為3個大區域製作滅火預案,每個大區域內以每10棟建築為一個作戰單元製作子預案,每個重點部位逐個製作滅火作戰預案。組織官兵逐片、逐區、逐棟深化'六熟悉'。"最mini storage,取暖器引發的大火蔓延10小時,席卷了這座古城最核心最繁華的區域。"火燒連營"之危香格里拉不是特例,近十個月來,這是第五個被媒體爆出發生火災的古城,也是損毀最為嚴重的古城。2013年3月11日,麗江古城光義街現文巷發生火災,燒毀民房107間,涉及13戶,過火面積2243平方米;僅一個多月後的4月19日,湖南鳳凰古城一酒吧起火,一棟房屋被燒毀;三天後,大理古城復興路五華樓西側民居起火;8月12日,蘇州同里古鎮斷橋旁一民宅突發大火,半小時後被撲滅。幸運的是,五起火災均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在文物保護單位密集的古城,一旦出現古建築"火燒連營",損失難以估量。古建築防火研究者、河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蒙慧玲表示,中國的古城建築基本是木構架結構,常用松木、柏木、杉木、香樟等含油質木材,經歷多年,木材已經脫水,極易發生燃燒。"一幢古建築實際上就是一個堆積成山的木材垛。這些木材又經歷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風化、乾燥、蟲蛀、擦磨,早已成為全幹材,因此極易燃燒,稍有不慎,就有發生火災的危險。"蒙慧玲在一篇論文中寫道。在安徽、江蘇等地的古鎮,房屋之間建有封火牆,能阻隔火勢。同為雲南古城,麗江、大理房頂多為瓦房,而香格里拉的房頂為木片,且房屋往往連成一片,這種布局方式極易"火燒連營"。劉�的酒吧位於古城內熱鬧的皮匠坡,房屋一座挨著一座,是酒吧的集中地帶。事後他發現,皮匠坡的房子無一幸免。消防設備落後獨克宗的大火,再次給文物保護部門敲響警鐘。火災發生後,國家文物局發文,要求將保存文物豐富集中的古城、古鎮和古村落作為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要求下,麗江、平遙等古城紛紛開始新一輪的消防檢查。防火問題,再一次被各地古城管理者當做工作重心。在劉�和許多香格里拉居民看來,消防設備的落後,是這次大火沒及時撲滅的元素之一。香格里拉政府曾稱,消防車無法駛入古城狹窄的道路,一度影響救火。中國南方的古城巷道狹窄,地勢高低起伏,確實不利於救火。但這並不是理由,鳳凰古城曾專門配置了消防三輪車,麗江則為消防部門配置了消防摩托,方便救火。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工程師陳偉表示,在建築防火領域,吸氣式感煙系統是較為先進的技術之一。作為古建築防火重地,故宮博物院已採用該系統。但缺點是造價不菲,推向民用成本太高。另一個可行的方案是噴淋系統。與香格里拉類似,上海老城廂建築群中,也多為木結構建築。但已經試點採用消防噴淋系統。"一個是短信息報警,火災發生後,通過手機短信報警,通知住戶離開;二是在廚房等地方佈置簡易的噴淋系統,自動感知溫度,高度過高就噴水。"陳偉表示。火災前,香格里拉並未安裝噴淋設備。但蒙慧玲認為,對於古建築來說,消防噴淋設施有可能破壞古建築的風貌和結構。劉峰也不看好消防噴頭,"香格里拉冬季最低氣溫在零下15℃以下,即使有保暖措施,管道也容易結冰"。蒙慧玲介紹,在古建築防火領域,日本的經驗值得借鑒。根據日本文化廳統計,自1950年1月26日《文化遺產消防保護法》頒佈以來,日本文化保護遺產64年間僅發生75起火災,燒損燒毀建築84幢。2012年4月,日本建築學會防火委員會發佈的《住宅材料防耐火性能問答》中稱,對於低層居民住宅,首先要求屋頂需使用不可燃材料;其次,在木制牆壁、地板中添加不可燃的阻熱層,讓其在木制的情況下仍為防火材料;此外,木材選擇上,盡可能不採用燃燒速度較快的闊葉林木。消防標準與資金困局除了技術的問題,獨克宗還陷入消防標準和資金的困局。獨克宗古城並非世界文化遺產,也未收取古城維護費,相對麗江、平遙等而言,資金更為緊張。據《中國消防在線》報道,中國大理巍山古城在2010年投入3000萬元重點改造古城消防基礎設施。2013年,麗江3·11火災後,麗江市研究同意投資近5000萬元的改造方案,解決古城給水和電力改造問題;《山西日報》和平遙縣官網的消息顯示,山西平遙古城僅2008年前後,在消防領域的投入就達6400萬元,2013年又規劃投資4000余萬元用于消防等設施的改造。相比之下,香格里拉的投入顯得捉襟見肘。當地一位官員透露,2011年的獨克宗古城消防系統升級改造,預算是800萬元。而引起爭議的蓄水池和消防栓就來自這筆資金。除了資金的限制,消防標準也是形成古城防火困局的因素之一。雲南省消防總隊火災科學實驗室主任田錦林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雖然國家有相應消防標準,但這並不完全適用于古城建築,"文物保護和消防安全就存在一定的矛盾。而古建築的消防難點還在於,不僅監測較難,且消防管網在室內很難做。"同樣是旅遊業為主業的古城,麗江值得借鑒。麗江古城管理局副局長和紅陽對媒體表示,麗江古城的具體操作是,在國家標準之下有著自己的地方標準,"(麗江古城的)消防車都是定做的,消防管道也位於地下"。在消防設備落後的現實下,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獨克宗古城的經費有限,而消防只是日常維護工作的一部分。"對古建築來說,火災是最致命的打擊。"蒙慧玲對南都記者表示,相對蟲害、地震等,古建築著火後燃燒速度很快,又很難逆轉,是毀滅性打擊。而現在國內許多古城的通病是"旅遊價值看得重,防火意識比較淡薄"。怎樣才能解開古城的防火困局,對於劉�和古城的商戶來說並不重要,酒吧還是要繼續開下去,即使迎來漫長的重建期。(劉�系化名)self storag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