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星期日
新加坡
吉爾吉斯斯坦自遊行 洪偉喜/圖文吉爾吉斯斯坦的旅遊景點並不多,mini storage真正能夠引起遊客興趣的就是它�多的湖泊及雄偉的山脈。伊塞克湖是世界最大的山地湖泊之一,湖區氣候宜人,風景美麗,湖泊周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城鎮,湖泥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可治療多種疾病,故是中亞地區旅遊療養的勝地。 "這次旅行要到哪兒去呢?""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什麼?什麼地方來的?哎,你就不能到正常一點的國家去嗎?"正常?要不是友人這麼說,還真不知道旅遊地點還能分"正常"與"不正常"。不過,想想也是,像吉爾吉斯斯坦這樣的地方,很多人連聽都沒有聽說過,更別說是知道它在哪裡。10個問起的人當中,就有9個不知道吉爾吉斯斯坦在哪裡。原本向他們解釋,吉爾吉斯斯坦就在中亞,與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Republic of Kazakhstan)等名字後面都帶有"斯坦"的國家屬於同一區,但大家仍然搖頭說"不知道"。最後就簡單地說:"是個小國家,就在中國的西邊。"要去吉爾吉斯斯坦首先當然是要瞭解該如何前往那裡。因為從新加坡並沒直飛吉爾吉斯斯坦的班機,費了苦心研究後,最終發現了兩個較便宜的方法。第一個方法就是從新加坡乘坐廉價航空到泰國首都曼穀,然後飛往哈薩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圖(Almaty或Alma-ata),再從那裡乘車越過邊境,只要短短5個小時,就能夠抵達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Bishkek)。第二個方法就是從新加坡飛往中國新疆的烏魯木齊(Urumqi),再從那裡直飛比什凱克。簽証一夜間變了廢紙比較一下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機票較便宜(約1200新元左右)。可是,這方法須預先辦理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的簽証。新加坡沒有吉爾吉斯斯坦領事館,必須在阿拉木圖申請簽証。而網絡上的論壇有人留言說,吉爾吉斯斯坦駐阿拉木圖使館的官員手腳不太乾淨,想要索取簽証可能要付出比官方規定多三倍的價格。算一算,其實第二個方法可能比較便宜,而且肯定更省事,因為可以在比什凱克的機場辦理落地簽証,因此最後決定途經中國前往比什凱克。雖然經過一番精打細算,但到頭來還是感到心痛。由於從烏魯木齊飛往比什凱克的班機一周只有兩趟,即周一和周三,最後選擇在星期三飛往比什凱克。抵達之後,將70美元(約85新元)的簽証費遞給移民官員,不到5分鐘就拿到了為期一個月的簽証。可是隔天抵達的美國友人卻說,他一分錢也沒付,就順利過關了。原來吉爾吉斯斯坦政府為了吸引更多遊客到訪,宣佈從我申請簽証的翌日起,一些國家的遊客(包括新加坡)可以免簽証入境長達兩個月。就這樣,我那70美元的簽証還不到24小時就變成了廢紙。冬天不封凍的湖泊吉爾吉斯斯坦是個小國,旅遊景點不多。各個城市本身並沒有什麼可以吸引人的,真正能夠引起遊客興趣的就是它�多的湖泊及雄偉的山脈。最先前往的是位於天山山系北部的伊塞克湖(Issy-Kul Lake),這是世界最大的山地湖泊之一。湖泊名字源自吉爾吉斯斯語,意為"熱湖",暗示這是一個在冬天不封凍的湖泊。這裡有"中亞明珠"的美譽,湖區氣候宜人,風景美麗。此外,湖泥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可治療多種疾病,故是中亞地區旅遊療養的勝地。伊塞克湖面積有6280平方公里,長182公里,最寬處61公里,湖水深達702米。由於湖泊實在是太大了,開著車子繞著湖邊走有時是看不到彼岸的。湖泊周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城鎮,我和美國及新西蘭的友人選擇了湖泊東邊的最大城市卡拉科爾(Karakol)。儲存是吉爾吉斯斯坦的第四大城市,也是當地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吉爾吉斯斯坦1991年脫離蘇聯,成為獨立國之後,並沒有順利發展,多年來動蕩的政局給當地經濟帶來重創。為了讓當地旅遊業重整旗鼓,當局建立了以社區為基礎的旅遊業(Community Based Tourism,簡稱CBT),讓在城市中的家庭為遊客提供食宿,在遙遠的高山草場上,牧民們則讓遊客在氈房里留宿,這就是吉爾吉斯斯坦獨有的"家庭旅館"(homestay)。我們一抵達卡拉科爾就直奔當地的CBT辦事處,負責人當下就為我們安排到一個家庭旅館去。便宜到笑的豐富晚餐入住的是一名50多歲大嬸與她女兒經營的家庭旅館,住宿並不貴,一晚住宿外加隔天早餐只要350吉爾吉斯斯坦索姆(som,1新元約=38索姆)。如果想要吃晚餐,只要外加200索姆。當下就要求大嬸為我們提供晚餐,畢竟至今還未有機會嘗到道道地地的吉爾吉斯斯坦家常菜,很好奇會是怎麼樣。原本以為會是簡單的菜飯,結果晚餐擺上桌時,還真有點意外,因為除了主菜外,竟然還有沙拉和甜點。主菜是當地人常吃的麵條。因為我不吃牛肉,大嬸誤以為我是素食者,所以我吃的是素面,可是兩個友人吃的是牛肉麵。除了沙拉之外,每人還有一碗湯和一個蔬菜卷餅。此外,桌上還有兩大盤主人家自烤的麵包、自制果醬和牛油,以及主人家自己種的杏子。這麼豐富又好吃的晚餐,只要5新元,真的是太值得了!卡拉科爾市內的景點屈指可數,除了那俄羅斯東正教教堂較有看頭外,能引起遊客興趣的就是于1907年至1910年之間由當地東幹人工匠建造的一個完全不含金屬釘子木制的回教堂和那中式回教堂。其實,到卡拉科爾來的遊客主要都是為了登山、徒步和滑雪。我和友人在安頓好了之後,又回到CBT,安排了一個兩天一夜的騎馬游。價錢合理。亂中有序的牲畜集市出發當天剛好碰上星期天,而卡拉科爾的星期天牲畜集市是一個觀光好地方,因為可以看到當地東幹人農村的傳統遊牧生活遺跡,於是我們先到牲畜市場逛一逛。這集市有至少兩個足球場那麼大,一眼望去雖然感覺混雜,但其實亂中有序,分為牛、羊和馬等不同部分。當地人一大早就將牲畜趕到集市,然後有條理地到個別部分展示自己的牲畜。若你看中了哪些牲畜,就可以上前檢查牲畜,並與賣家討價還價。如果逛累了,可在小吃攤位買東西吃或喝。累垮的騎馬之游逛完牲畜集市後,就開始我們的騎馬游。雖然沒有正式學過騎馬,但之前到中國郎木寺(Langmusi)和蒙古旅行時都曾參加過騎馬游,所以也就知道,一般供遊客騎的馬都是經過訓練的,一點也不凶悍。再加上馬導一般會依據遊客身型的大小與騎士的性別來分配馬匹,女生一般都會被分配到最溫順的馬兒,所以事前並沒有感到緊張。果然不出所料,我們被分配到的馬都是很溫順、很聽話的馬,因此兩天的馬游一點意外也沒有。馬導帶領我們往周邊的阿爾丁阿拉山山區(Altyn Arashan)去。剛開始的前一段路幾乎沒有什麼風景可言,頭頂上的大太陽也讓我們渾身是汗。可是三個小時後進入山區,風景就完全變了。路的兩旁大樹聳立,不遠之處的溪流稀里嘩啦的,讓人頓時感覺涼爽。放眼前方,山高穀深,山後一片藍天白雲。啊!這就是我想象中的吉爾吉斯斯坦!第一天騎了六個小時的馬。一年沒騎馬,這一騎,膝蓋痛,腰酸背痛,屁股更痛,還被太陽烤焦。其實沿途景色優美,一時沒感到痛苦。可是一抵達目的地,整個人就癱了。但很棒的是,當晚落腳的地方正好是溫泉地帶,500索姆的住宿費包含了溫泉費。到外觀簡陋,裡頭卻很乾淨的溫泉室泡上一個多小時的溫泉,全身上下的痛楚頓時不見了。(二之一)迷你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