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星期日
對沖基金沒落ETF泡沫警鐘
今天我們借用自2006 年7 月建倉的《信報》模擬組合,迷你倉最平延伸討論到不同的投資話題,部分內容「互動」進行。一、組合反映「盛衰循環」問:這個《信報》模擬組合(1),自2006 年7 月到現在,已踏入了第八年,雖只是一個假設組合,但給讀者想像空間自行建倉,其中有什麼不完美之處?企業會受時代衝擊答:季度股息並沒有在計算之內,所以回報只反映股價上落,也即是說,實質回報也應較高。問:是否借助模擬組合公司,說明策略上如何部署更重要?答:從來也是這個宗旨。上市公司在正常情況下沒可能無緣無故大升或大跌,無論市場參與者深信「獲利來源」來自技巧(絕對回報)或分析(長倉),也離不開一大原則:長期股價升幅來自盈利改善、收入增加,用英文會更貼切:Long term growth in stock price,is driven by growth in earnings, which is driven by growth inrevenue。問:組合雖作參考,也不乏有建倉根基意義。在年前加上了Facebook於組合內,變成16 隻主力股加上ETF,你相信會否有公司將被淘汰?答: 戴爾(Dell) 及Black-Berry。戴爾在上世紀90 年代的直銷模式可說是紅極一時,但在個人電腦市場中也有很多選擇,它像Gateway 電腦一樣,未必可以經歷時代巨輪下的衝擊。另一邊廂,現在資訊透明,BlackBerry智能手機現在可以做的已不多,我認識的加拿大資產管理公司也不再捧「自己人」場了,可說是慘情。科技股「迷失十年」那些年,中國聯想(Lenovo)成功收購了IBM 個人電腦部門,如果聯想可收購BlackBerry,也或可把這「獨沽一味」的智能手機公司「再翻身」。不過,坦白說,BlackBerry已時日無多,聖誕季節快啟動,美國的感恩節在即,BlackBerry 的Q10 及Z10 銷情過去數月平平無奇,我也期待聽到它的好消息。問:科技公司不進則退,用在研發的資本也最多,是否強者愈強?答:以上市公司為例,不少科技公司也經歷了「迷失十年」,上市的固然資料較全面,非上市的失敗個案更是數之不盡;多人認識,但抵受不了時代巨輪衝擊的,還有Palm Pilot──約20 年前它也曾叱�一時,最終卻已被徹底淘汰。熱錢持續流入ETF問:投資ETF是否大勢所趨?答:現在整個ETF市場,估計約值1.9 萬億美元,由於是低收費、投資領域也多元化,投資是「被動型」,只求追蹤大市或某個領域(如科技或區域性),自金融海嘯後某些領域已成投資市場最大贏家之一,我相信,進入ETF的熱錢將有增無減,那是敲響另一種大型泡沫迷你倉another giganticbubble)的警鐘;事實上,市場也不乏一些合成(Synthetic)的ETF產品,參與者須了解箇中系統風險與結構性風險,而非盲目跟隨。從另一個角度看,它也是近乎1.9 萬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市場,只會停滯或再收縮,說得「狠」一點走向沒落,但不會完全消失……,我相信將衍生不同類別的另類投資。問:某程度上,無論是公司營運模式或投資策略(如對沖基金),也有機會經歷不了時代巨輪下的衝擊?答:2011 年7 月宏觀策略的索羅斯宣布「收山」、2013 年以事件主導(Event Driven)雄霸市場的John Paulson,旗下以黃金為主打的基金到年中已慘賠超過50%;倫敦上市的Man Group 旗艦基金AHL 進入第三個日曆年負回報……不少人追問,對沖基金整個領域還可以嗎?我依然深信,最有創意及技巧的人會走進此領域,但路會較前人艱難很多很多!二、諾獎得主漢森及席勒兩周前已談及應屆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之一的費曼(EugeneFama),今天再介紹另外兩位得獎者:漢森及席勒。不同的資產類別定價(AssetPricing)或預測,永遠沒有一定的方程式。話雖如此,應屆經濟學獎得獎者在資產定價的領域有一定貢獻。近代有接觸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s) 的人士, 或多或少會聽過漢森的GMM(GeneralizedMethod of Movements)理論,它利用計量程式,運用到宏觀經濟作推算。對華人來說,值得一提的是,韓森的妻子是華裔經濟學講師蔣人瑞(Grace Tsiang) ,而他的岳父則是著名的台灣經濟學家蔣碩傑。席勒是著名的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Finance)之父。簡單而言,行為金融學認為人是理性的,股價很多時已反映一切。席勒認為,在市場上作理性判斷,便會衍生出較高勝算的預測。席勒在年前已成功預測到美國按揭市場泡沫將爆破,他的暢銷著作則有Irrational Exuberance。他也在年前預言中國正進入樓市泡沫期。三、黑客暴力「佔領」變等閒事!香港「變天」,爭取民主公義的人士在不同領域也被打壓。有數位仁兄,近期力撐佔中及香港電視(HKTV)議題,最終「被教訓」了一頓:黑客不斷「轟炸」發聲人士的電腦系統,每天發放大量電郵(達到數萬個),希望癱瘓他們的伺服器,令他們無法在工作上正常運作。這種「低劣行為」,應被強烈譴責及懲罰,對捍衛民主與真理的人士來說,黑客的暴力「佔領」,只會令更多人走向正義那邊。祝大家平安,下周一見。作者為資深對沖基金經理錢志健tradingtribehk@gmail.com儲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