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星期五
全國版) - (探索區域邊貿中心城市發展新路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迷你倉南雄結合自身實際,突出自然地理特色、歷史文化特色和建築風貌特色,注重彰顯嶺南文化魅力,積極探索出一條生態、產業、文化有機融合的山區邊貿城鎮化新路。一、明晰定位,科學規劃立足區域、科學定位。依托南雄地處粵贛兩省邊際,南聯珠三角、北接長三角,韶贛高速、韶贛鐵路"兩路"區位優勢和根據歷史文化稟賦、豐富旅遊資源、特色產業成型等特點,把南雄定位為區域邊貿中心城市,著力構築粵贛邊際縣域經濟發展高地、休閒旅遊度假勝地、生態宜居家園福地,力爭到2020年,建設成為城區面積20平方公里、人口20萬以上的區域邊貿中心城市,城鎮化率達50%以上。規劃先行、完善體系。以建設生態富裕文明和諧的粵北邊貿中心城市為總目標,突出"藍天、碧水、青山、綠地"的山水園林城市特點,科學謀劃城市發展的功能布局、市政建設、城鎮管理等方面,加快城鎮擴容提質。集約用地、集聚發展。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整合土地資源,優化用地結構,把騰出的發展空間和有限的土地逐步向產業園區、中心城區、中心鎮和中心村集中,切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二、注重特色,做大產業加快發展特色工業產業。以東莞大嶺山(南雄)產業轉移園為主陣地,發揮政策導向作用,集中財力、物力、資源、資金,全力以赴抓好精細化工、陶瓷建材、漿紙製造和熱電能源、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五大產業集群發展,力爭2016年全市實現工業產值達215億元。加快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重點推進現代煙草、禽畜、優質稻、油茶、中藥材以及農土特加工"六大"農業產業建設,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市場化銷售。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三年內爭取達到300家以上,做大做強做優金友米、白果、板鴨等一批名優產品,力爭2016年全市農業生產總值達45億元。加快發展特色旅遊產業。以廣東奧威斯樂園建設為契機,依托珠璣古巷、梅關古道、坪田銀杏、孔江國家濕地公園等優質旅遊資源,著力推進珠璣文化、紅色文化、恐龍文化、溫泉養生、生態觀光等旅遊產業發展。同時,大力發展物流、金融、電子信息、餐飲商貿等現代服務業,力爭三年內實現年接待遊客突破300萬人次,旅遊收入2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突破50億元。三、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著力抓好"四網"建設,完善城鎮功能配套。加快城鄉路網、管網、電網、信息化網絡建設。今後三年力爭完成投資7億元,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到2016年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2460公里,其中縣道289公里,鄉道1103公里,村道800公里,逐步形成多層次、多功能、四通八達、相互協調的便利交通網絡。加強市政地下管網建設和改造,到2016年鋪設雨汙排水管線70千米,燃氣管道40千米,城區和鄉鎮供水管長達90千米,日供水能力達15萬噸以上。加快城鄉輸變電網建設,到2016年全市供電量達7.5億kWh,負荷達141MW,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安全、優質的電力支持。加強信息化網絡建設,到2016年互聯網普及率達70%以上。著力抓好"四文件倉"工程,提升城鎮品位。大力實施城鎮"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工程,重點推進森林碳匯、生態景觀林帶、森林進城圍城、鄉村綠化美化四大林業生態工程,力爭到2016年城市人均公園綠化面積達12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7%;加快做好以"兩江四岸"和城市主幹道為主的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加大城鎮垃圾治理力度,淨化城鄉居住環境。著力強化"四大"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高度重視"教育、衛生、住房、場館"等城鄉公共服務配套建設。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逐步滿足符合條件的進城農民子女入學需要;扎實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提高城鎮醫療保障能力;加快推進文化體育場館的改造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大力支持公租房、廉租房建設,構建與城鎮化進程相匹配的住房供應保障體系。四、健全機制,管建結合構建大城管體系。大膽創新城鎮管理機制,構建多部門聯動的"大城管"格局,明確各自職責,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齊心協力、多管齊下,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同時,把城鎮經常性管理與集中整治結合起來,建立落實管理長效機制,推進城鎮管理重心下移,嚴格依法辦事,切實做到文明執法、公正執法。抓好城鎮整治。從群�反映強烈的占道經營、亂倒垃圾、私搭亂建等突出問題入手,加大交通秩序、環境衛生等集中專項整治力度,徹底改變城鎮面貌。尤其要加大違法用地建房和違章建築的整治力度,杜絕"髒、亂、差",打造"綠、美、亮、淨、暢"的生態宜居城鎮。提升市民文明素質。通過加強普及宣傳教育,推廣科學文明生活方式,規範文明言行舉止,不斷提高城鎮居民綜合素質,推動和促進城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人民愛"的良好社會氛圍。五、突出重點,示範帶動大力發展中心城區。重點抓好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按照"產城融合、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的原則,把園區建設納入中心城區總體規劃,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市集中。大力推進大福國際名城、東方大潤發廣場、雄州新城片區的開發建設,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拓寬城市發展空間。同時,注重城市標誌性建築、標誌性景觀的規劃建設,努力打造城市亮點,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大力發展中心鎮。每年由市財政投入900萬元支持珠璣、黃坑、烏逕三個中心鎮建設。珠璣鎮要依托珠璣古巷·梅關古道4A景區,致力打造"旅遊名鎮",並逐步實現與中心城區同城化;黃坑、烏逕兩鎮要致力打造成為"教育強鎮"、"商貿重鎮",作為東部城鎮群的核心,帶動周邊6個鎮的發展。大力發展中心村。按照"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要求,規劃建設一批生活便利、環境優美的中心村。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支持農村進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試點,以"空心村"、"空心房"和"危舊房"整治為重點,建設一批具有嶺南特色的鄉村民居。通過優先發展中心城區、中心鎮和中心村,充分發揮其向周邊鎮輻射帶動作用,逐步實現以城帶鎮、以鎮帶村、梯度推進、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最終實現城鎮化整體水平的全面提高。作者系中共南雄市委書記劉清生存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