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星期五
李嘉誠下步仍矚歐洲
李嘉誠的下一個投資集中地,存倉很顯然仍然是歐洲。如果不出意外,通過歐盟執委會的批准後,11月份和黃收購愛爾蘭電信的交易就將達成。瑞銀預計,和黃分拆屈臣氏之後套現的資金,仍將繼續投入到歐洲的電信以及基建資產並購。 對歐洲市場的青睞,在長和系近兩三年的投資軌跡中顯而易見。統計顯示,近3年來,李嘉誠的長和系在歐洲已經投入了近1500億港元收購各種資產。談及和黃近年來不斷投資歐洲市場的初衷,李嘉誠在2012年的股東會上曾對投資者解釋:"歐洲國家社會福利十分好,失業者也受到保障,歐洲問題不是非常大,即便有危機產生,長和系在歐洲的收入也不會減少很多,因為集團在歐洲從事的都是基建、貨櫃碼頭、電訊、生意、零售等生活必需業務。" 李嘉誠沒有看錯市場,近年來和黃在歐洲市場的投資回報已經逐漸顯現。2013年和黃半年報顯示,其歐洲市場業務的收入同比增加了7%,對集團的收入貢獻則由2012年上半年的41%上升到了43%。 事實上,憑著敏銳的嗅覺和精准的投資技巧,數十年前李嘉誠就曾在儲存洲市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1993年,和黃在英國投資了80億元組建電信業務"Orange",1996年Orange于英國上市。數年之後,全球電訊和互聯網大熱,Orange獲得了極高的估值,趁此機會,2000年李嘉誠以1180億元的價格將其權益出售給了德國電訊企業Mannesmann(MMN),一舉獲得了超過1000億港元的利潤。 令人難以料到的是,在這一輪的歐洲投資中,曾經在自己手中被賣掉的Orange又成為了李嘉誠的收購目標,2012年,和黃以9億歐元的代價收購了奧地利Orange;同年,又以1.25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Partner股權,Partner是Orange的成員之一。3年前,李嘉誠賣掉Partner時的價格高達13.81億美元,一買一賣之間,和黃淨賺了12.56億美元! "在經濟衰退期間,我們總會大量投資。我們主要的衡量標準是,從長遠角度看該項資產是否有贏利潛力,而不是該項資產當時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對它感興趣。"李嘉誠曾如此解釋長和系的投資邏輯。迷你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